“数智赋能、无限可能”——从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看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25-10-24
导读:
10月23日,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5)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幕。来自全球计算机领域的顶尖学者、青年学子及国际组织代表深度探讨了数字智能技术的前沿进展与未来趋势,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技术与经济社会的深...
10月23日,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5)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幕。来自全球计算机领域的顶尖学者、青年学子及国际组织代表深度探讨了数字智能技术的前沿进展与未来趋势,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技术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

10月23日,中国计算机大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幕。新华社记者 徐凯鑫 摄
“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是从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迈向认知智能,并将进一步向行为智能、情感智能延伸,最终走向通用泛化的强智能。”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郑庆华说,其团队提出的“知识森林”概念已经实现了碎片知识的有序组合,成功应用在土木工程学科大模型、试题生成等场景。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沁平认为,实现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的结合将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目前,集成高性能计算、图形学等人机交互技术的虚拟现实技术,已在制造、医疗、教育等领域应用。“通过模拟仿真进行汽车的破坏性实验,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经费,医疗上则可模拟人体和病体,利用手术模拟器取代动物试验。”
近年来,华为公司在多领域探索AI应用。“消费领域上优化设备交互体验;产业领域上助力行业提升质量安全、效率并降低成本;科学智能领域上提升计算效率与准确性。”华为公司战略研究院院长周红告诉记者,通过AI赋能,炼钢高炉温控优化年节省千万成本,轧钢环节新增产值9000万元。
周红认为,未来二三十年人类将加速迈向智能社会,同时面临机器认知世界、实现高效创造性智能等挑战。
“软硬件及产业链协同是应对机遇与挑战的重要途径。”中科曙光高级副总裁李斌指出,人工智能方法与能力的泛化推动其进入新时代,ChatGPT出现后大模型发展迅速,参数持续提升,在语言、视觉等领域逼近甚至超越人类,“但未来发展仍面临信号传输、供电、冷却等硬件挑战。”
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表示,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呈现多点突破、加速迭代、交叉融合的发展态势,学校心系“国之大者”,服务国家战略;坚持“跨域协同”,深化交叉融合;推动“创新落地”,强化产学研协同,持续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