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陵县好媳妇张真荣 柔弱双肩撑起家庭一片天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时间:2020-11-12
导读:
□本报记者李燕通讯员闫占廷 在宁陵县乔楼王申庄村,说起好媳妇张真荣,村民都是满口称赞。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妇,既要为患尿毒症的丈夫四处求医,还要悉心侍奉瘫痪在床的婆婆,用坚韧的双肩撑起一片天。 11月...
□本报记者李燕通讯员闫占廷
在宁陵县乔楼王申庄村,说起好媳妇张真荣,村民都是满口称赞。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妇,既要为患尿毒症的丈夫四处求医,还要悉心侍奉瘫痪在床的婆婆,用坚韧的双肩撑起一片天。
11月6日,记者前去王申庄村采访。路旁两间新修的房屋就是张真荣夫妇温暖的家。在小姑子王艳的协助下,53岁的张真荣把婆婆抱到三轮车上,正要拉着婆婆去县人民医院就诊。
1990年腊月,张真荣和丈夫王先胜喜结连理,婚后育有两子,生活和睦幸福。2005年年初,夫妻俩南下浙江台州打工。“我们在一家塑料回收再加工的厂里干活。虽然脏点累点,但为了家中生计我们毫无怨言。”张真荣说,他们在台州一干就是7年。
2012年6月,他们平静的生活被一纸诊断书打破。王先胜脸色发青,浑身无力,去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尿毒症。从此,夫妇俩就走上四处求医之路。“这8年来,就像做了一个长长的噩梦,大医院跑了个遍,住院一住就是一个月。先前的积蓄花完了,又东挪西借,欠了一身债。”王先胜说,“爱人是我活下去的支柱,她陪着我东奔西跑,四处筹钱,从来没有一句埋怨。”
2017年,王先胜病情恶化,不得不依靠透析维持生命,每周去宁陵县人民医院3次。张真荣用三轮车载着他去透析,风雨无阻,并劝他:“你要坚持和病魔作斗争。你如果走了,家就破碎了。”
由于王先胜丧失劳动能力,张真荣把地里的农活全包了。农闲时,她还到集市上贩卖水果,或走街串巷推销鸡杂,一天能挣五六十元。
因病致贫,张真荣一家2017年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村支书刘占文及时为他们申报最低生活保障,享受大病医疗救助的待遇,减轻了医疗费的沉重负担。政府的关怀温暖着一家人,张真荣心存感激。
屋漏偏逢连阴雨。今年6月20日,三夏大忙,正在地里忙活的张真荣接到消息,婆婆侯五兰突然躺倒在地。今年78岁的婆婆常年多病,这次不幸患上脑中风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
一边是身患尿毒症的丈夫,一边是瘫痪在床的婆婆,张真荣用瘦弱的双肩扛起生活的重担。“主要是照顾婆婆的生活起居,早上起床后,把婆婆抱到轮椅上。如果外面有太阳,就推着轮椅让婆婆晒晒太阳。婆婆太硬的食物吃不下去,我就做鸡蛋面汤或八宝粥,一勺一勺喂她。”张真荣说,“婆婆手脚僵硬,不能屈伸,我天天为她按摩,帮她活动筋骨。洗洗刷刷的活儿都是放在晚上。”
婆婆侯五兰体态高大,体重100公斤,而张真荣身高不足1.6米,体重48公斤。每一次移动,婆婆都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有时,不得不喊来邻居搭手帮忙。特别为难的时候,张真荣也悲伤地哭过,但很快她就擦干眼泪继续伺候婆婆,替丈夫在病榻前尽孝。
“我嫂子结婚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和我母亲抬过杠,她把我母亲当亲娘待。现在我母亲病倒在床,无法自理,生活需要人照顾。我嫂子精心伺候,无怨无悔,比我这个亲闺女还尽心尽力!”王艳提起嫂子张真荣,更是满口赞誉。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