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网谈

    湖北屈家岭遗址发现长江中游最早旱作物粟遗存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0-12-08

0
  • 导读:

    新华社武汉12月8日电(记者喻珮、黎昌政)记者7日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湖北屈家岭遗址考古发现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一遗址出土距今约5600年至5300年的33粒炭化粟粒。植物考古工作者认为,这是长江中游经测定...

新华社武汉12月8日电(记者喻珮、黎昌政)记者7日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湖北屈家岭遗址考古发现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一遗址出土距今约5600年至5300年的33粒炭化粟粒。植物考古工作者认为,这是长江中游经测定证实的最早的粟遗存,是北方旱作农业传入长江中游的最早证据。

  2015年开始,为配合湖北荆门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联合考古队对遗址展开新一轮考古发掘。其间,植物考古工作者在屈家岭遗址各时期遗迹和文化层采集土样392袋,上自新石器时代的油子岭文化时期,下至战国晚期。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植物考古学专业博士姚凌说,通过植物考古常用的浮选法进行研究,发现了一批炭化植物种子,经鉴定,确认其中33粒为炭化粟粒。通过碳14年代测定及量化统计分析,考古工作者认为其距今约5600年至5300年。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罗运兵说,屈家岭遗址是我国长江中游最早发现、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是“屈家岭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该遗址浮选所获大量农作物种子、很多红烧土残块中发现的稻谷稻壳痕迹,以及出土数量巨大的酒器陶杯,均是当地稳定农业生产活动的证据。

  目前关于先秦时期农业的研究普遍认为“五谷”为水稻、粟、黍、小麦、大豆。结合近年对湖北江汉平原地区石家河遗址、城河遗址、纪南城遗址等的植物考古研究,考古工作者认为,最迟在东周时期,该地区已出现“五谷俱全”的农业种植形式。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