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河南时局

    河南省首单水土保持碳汇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签约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24-12-26

0
  • 导读:

      本报讯(记者孟向东谭勇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栀子)12月25日,淅川县马蹬镇小草峪小流域水土保持碳汇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签约圆满完成。此次交易标的为小草峪小流域内水土保持碳汇1万吨,交易金额为30万元...

  本报讯(记者 孟向东 谭勇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栀子)12月25日,淅川县马蹬镇小草峪小流域水土保持碳汇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签约圆满完成。此次交易标的为小草峪小流域内水土保持碳汇1万吨,交易金额为30万元,其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186万元,共计216万元。

  “购买碳汇和其他生态产品价值既是支持淅川县绿色发展,也是为我们自己储备绿‘干粮’。”签约仪式上,受让方河南省淅川水泥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据悉,此次交易是河南省水土保持碳汇交易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第一单”,也是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核心水源区的“第一单”。交易收益将主要用于小草峪小流域后续水土流失预防治理和水土保持功能巩固提升。

  隆冬时节,走进位于淅川县马蹬镇西南部的小草峪小流域,群山披绿、满目苍翠,生态美景扑面而来。“这些年变化真大。”小草峪村党支部书记马会群介绍,以前这里植被稀少,每逢雨天泥水横流,是淅川县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自2012年起,我们启动小草峪小流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项目,坚持治沟与治坡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通过修建蓄水池、拦沙坝和开展溪沟整治等小型水保工程,栽植各类水保林和薄壳核桃、软籽石榴、树形金银花等经济林,治理水土流失。”河南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总工程师衣强告诉记者。经过治理,流域内宜林宜草面积占比70%以上,森林覆盖率提升至58%,年可拦蓄泥沙3.2万吨,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小草峪村是淅川县治理水土流失的缩影。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淅川县始终牢牢扛稳水质保护政治重任,探索出县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多渠道投入、规模化治理、企业化经营、系统化管护的“四参与、四保障”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新模式,通过快速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扎实开展石漠化治理、稳步实施全县县域绿化、高效推进坡耕地整治等多项措施,实现水土流失治理、富民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同步推进。

  守一方水土,美一方家园。目前,淅川县水土流失面积由原来的1440平方公里下降到546.53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80.62%,连续多年实现水土流失面积与土壤侵蚀强度“双下降”、治理面积和水保效益“双上升”。2021年毛堂乡龙泉村成功创建省级水土保持生态示范村,2022年渠首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成功创建国家级科技示范园,2023年淅川县成功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