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关注民生

    防虫防霉,古人存粮有这些“黑科技”

    来源:大河客户端     时间:2020-10-23

0
  • 导读: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弋  “今年5月我买了袋米,结果我还没吃几次就被调到外地出差,期间家里也没人。没想到前几天回来,这袋米都生虫发霉了!有没有能延长粮食保质期的方法,在线等!”日前,郑州的牛女士在顶...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张弋

  “今年5月我买了袋米,结果我还没吃几次就被调到外地出差,期间家里也没人。没想到前几天回来,这袋米都生虫发霉了!有没有能延长粮食保质期的方法,在线等!”日前,郑州的牛女士在顶端新闻上如是发问。

  看到问题,记者心里产生一个大大的问号:在古代,人们如何贮存粮食,陈年谷粮怎样才能保证不变潮发霉呢?昨日,大河报记者跟随“行走大运河网络媒体采访团”来到了位于浚县大伾山北麓的黎阳仓遗址,在这里,记者找到了一千多年前古人的“存粮密码”。

  据了解,黎阳仓是隋朝的国仓之一。隋唐时期,黄河以北各州征收的粮食,都先集中在黎阳仓,然后经黄河或者永济渠运往洛阳。

  浚县文物旅游局副局长冯宇告诉记者,由于黄河与御河之间并不通航,从黄河来的漕船过黄河后卸船,需经过陆运转运至黎阳仓,再装船入御河,向北运往华北的边境地区。

  走进一个仓窖内,建筑基址、仓窖、夯土台基、排水路便映入眼帘。据冯宇介绍,隋唐时代的粮仓是地下仓储式,所有仓窖都是口大底小,是当时广泛使用的一种粮仓制式。

  冯宇说,古人存粮的黑科技,主要是靠芦苇席、谷草和草拌泥。“仓窖坑底采用硬质木板拼接平铺,周壁采用竖向木板由下而上拼合固定而成,同时在窖口周边均匀地设置多个柱础用于设立木柱,窖底中心设中柱,用木椽连接,地面以上做圆形伞状窖顶,然后可能用苇席铺底,用谷草、草拌泥围墙搭顶,用来防雨防水、防热防潮、防霉防虫等。”

  如今,仓窖遗址上搭建了彩钢雨棚,游人可以走进里面近距离观赏,一睹黎阳仓的辉煌历史。

编辑:史海山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