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关注民生

    打造“金篮子” 鼓起“钱袋子”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0-11-27

0
  • 导读: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胡巨成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杨晶晶通讯员杨绪伟罗玉兰  室外细雨轻寒,棚内温暖如春,11月26日,记者走进商城县双椿铺镇金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蔬菜大棚,长势喜人的黄瓜、辣椒绿意盎然,90后杨涛正...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胡巨成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晶晶 通讯员 杨绪伟 罗玉兰

  室外细雨轻寒,棚内温暖如春,11月26日,记者走进商城县双椿铺镇金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蔬菜大棚,长势喜人的黄瓜、辣椒绿意盎然,90后杨涛正检查蔬果成熟情况。

  “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上海工作,今年受疫情影响没能返岗,看到村里蔬菜种植产业红红火火,干脆也承包了两个蔬菜大棚,没想到还真不错。”杨涛笑着告诉记者,村里将这个蔬菜产业基地叫“金篮子”。

  金寨村党支部支书张世全说起“金篮子”的由来:灌河横穿的金寨村土质肥沃,水源充足,蔬菜种植条件得天独厚,可传统的种植方法产量低、效益差,经过调研,该村“两委”决定调整种植方式,将“菜篮子”打造成群众脱贫致富的“金篮子”。

  说干就干。该村成立金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整合财政补贴等各项资金90万元,流转土地100亩建成4个温室大棚、10个标准大棚,采取公开招租的方式,还为租户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帮助。由于租金低、服务好,大棚刚建成就被抢租一空。

  大棚以反季节蔬菜种植为主,目前有黄瓜、辣椒、西红柿、芹菜等,周边的田地种植时令蔬菜,保证一年四季有产出。

  根据目前的情况测算,一个温室大棚每年产值可达10万元,租户不仅当年就能见效增收,还能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务工增收,村集体也能增加7万元纯收入用于扶贫和基础设施建设。

  “才两三个月,已经收了4000多斤黄瓜了,目前市场价2块钱一斤,比预想的要好。”在干儿子杨涛的“怂恿”下加入“金篮子”的王庆荣,是双椿铺镇古城村村民,看到蔬菜收成高、销路好,心里乐开了花。年逾花甲的脱贫户张家富也租了一个大棚,决心和大伙儿一道儿,通过蔬菜种植走上致富路。

  据了解,金寨村蔬菜基地已带动周边234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吸收附近闲散劳动力20余人每天务工增收60-80元。

  谈及未来,张世全说充满憧憬,“一是要吸引更多像杨涛这样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人返乡从事特色蔬菜产业创业,引领新型农业发展;二是准备申请‘金篮子'蔬菜商标,打造本地蔬菜品牌,延伸蔬菜产业链条,让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脱贫致富。”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