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发展教育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每日新闻网—聚焦中原     时间:2023-06-29

0
  • 导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教育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应该如何发力?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怎样开展才能形成振兴乡村教育和考育振兴乡村的良性循环?教育的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应有内容与必然要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教育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应该如何发力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怎样开展才能形成振兴乡村教育和考育振兴乡村的良性循环教育的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应有内容与必然要求

 

强化乡村教育文化基础,助力教育脱贫攻坚。首先教育的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应有内容与要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然以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为基础性支撑。其次,从教育的目标与功能来看,教育的发展影响着现代乡村建设,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手段。从政治领域来看,教育能够为乡村社会发展培养治理人才。从经济领域来看,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能够为乡村社会积累人力资本。从文化领域来看,教育是传承、更新、创造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从个体发展来看,接受教育是影响个体社会化、实现人生价值、获取个人收益的重事素,同时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

 

改善乡村基础教育条件,建立健全农村助学机制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当前,应继续加快改善基础教育教学条件,完善乡村中小学教学及生活设施,并建立健全农村助学机制。在义务教育中,仍有部分乡村学校存在教学用地紧缺、寄宿制学校生活用房不足、教学设备老旧、教育经费不足等现象。九年义务教育是民族教育的基石,而农村基础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事业的成败。所以,面对贫困地区的教育短板,我们要真抓实干解决贫困地区乡村的教育条件,建立健全农村助学机制,让更多的孩子顺利完成学业,为乡村振兴储备“后备军”

 

发挥乡村教师主体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教育扶贫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教师的参与,教育扶贫的成效离不开乡村教师的贡献,而乡村教育振兴的基础在于教师队伍的稳定。所以,如何吸引并留住优秀教师,成为乡村教育扶贫的一大难点。当前,应充分发挥教师主体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一是要提升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在差别补助、职称评定上有所倾斜,刚性与弹性相结合,降低评定难度。二是乡村教师要提升文化自信,从而引导贫困人口增加脱贫信心。三是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只有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服务脱贫攻坚,扎根于乡村教育,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白果井街道办事处张小慧)


编辑:卢欣荣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