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汗洒哈密支教路 爱满天山援疆情--河南省南阳市“组团式”教育援疆团队工作报告

    来源:每日新闻网—聚焦中原     时间:2022-06-22

0
  • 导读:

    每日新闻网讯:--河南省南阳市“组团式”教育援疆团队工作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第八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进一步做好新疆工作的...

       

       每日新闻网讯:--河南省南阳市“组团式”教育援疆团队工作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第八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进一步做好新疆工作的精神要求,切实提高教育援疆综合效益,助推新疆教育高质量发展,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援疆教育人才选派工作预通知》(教师厅函〔2021〕19号)要求和《关于河南省“组团式”援疆教育人才选派工作的预通知》(教师函〔2021〕567 号)要求,河南省各地市开展了“组团式”援疆教育人才选派工作。


  勇挑重担在一线  任劳任怨讲奉献

  根据自治区、省市工作安排及受援地学校工作需求,南阳市12名援疆教师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统一组织下,于2021年9月22日踏上西行征程,至9月24日经越五省区2400余公里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援疆支教工作。经过一周的防疫隔离和岗前培训,根据受援地学校实际工作需要,石磊老师被分配到黄田农村中学,李瑞生老师被分配到红星中学,李怀安老师分在哈密市一高,刑林雅老师分在哈密市职专,李兆杰、金昕、秦建涛、胡建锐、韩岩磊、张志敬、徐风普、沈衍举八位老师分配在哈密市第十一中学,十二位同志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一线担任具体工作。大家服从工作安排,勇挑重担,克服水土不服、人地生疏、气候恶劣等等困难,发挥援疆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


 图片1 拷贝.png


图片2 拷贝.png


图片3 拷贝.png


图片4 拷贝.png


       一年来,河南省南阳市组团式教育援疆团队教师,在河南省援疆前指和市教育局的领导和支持下,明确了支教任务,知道了援疆支教不是简单的教书育人,是政治任务,更是责任和使命。全体同志工作中认真学习践行习总书记在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努力克服生活与工作上的困难,尊敬领导、虚心向同事学习,与学校师生和谐相处。全体同志积极参加学校每周的政治思想学习、疫情防控、防恐演练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积极地融入当地的环境、生活、工作,并肩奋斗在教育战线上。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努力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积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图片5 拷贝.png


图片6 拷贝.png


图片7 拷贝.png


图片8 拷贝.png


图片9 拷贝.png


图片10 拷贝.png

      

      援疆团队12人中9人都是中共党员,由于党组织关系未转入,因此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建立了互助小组,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树立时时处处事事争优抢先意识,全方位起到模范引领。他们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共同研讨教育教学,合力解决遇到的各类问题,及时总结援疆支教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团队成员还积极参与学校党总支的“三会一课”活动和政治、业务学习,认真交流沟通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与受援学校党员同成长共进步。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张志敬、秦建涛两位教师在团队党员的影响带动下,思想快速进步,纷纷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因为新冠病毒疫情笼罩,老师们每天既要完成各自的教育教学工作,还要承担学生们的疫情安全防护和相应楼层的防疫消杀工作。根据学校安排,老师们每节课间要在所在楼层进行巡回值班,维持孩子们课间的纪律,确保孩子们课间不聚集、不扎堆,上下楼有秩序;放学后还承担着校外护学岗的值班工作、课后延时服务辅导工作;部分老师还担任班级副班主任,不仅要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和学生的管理工作,而且每周还需协助学生完成一次核酸检测相关工作。面对如此繁重的工作,大家都毫无怨言,认认真真地完成各自的工作。


图片11 拷贝.png


图片12 拷贝.png

        

       援疆团队教师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和重大纪念日,组织班、队会课和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张志敬老师利用自身思政课教师和法律专业特长,对师生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定期上思政课。胡建锐老师利用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特长定期为师生进行心理健康讲座和个别心理疏导。金昕老师除了完成本职体育课教学工作之外,还承担了九年级一个班的体育中考强化训练和学校田径队的日常训练工作。由于经常在室外风刮日晒,金老师的手和脸被晒黑了,脸明显成了熊猫脸(眼镜遮住的和其他地方黑白分明),手背和胳膊黑白分明。金老师常说,累点黑点不算啥,只要学生知道拥有健康身体的重要性、掌握锻炼身体的技能、在考试和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就是最大的欣慰。徐风普老师和沈衍举老师完成常规工作之余,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分别担任学校国际象棋社团和书法社团的辅导工作,沈衍举老师多次承担学校、班级板报、标语、奖状的书写任务。李兆杰老师除了肩负学校副校长、援疆教师团队的带队管理工作之外,还担着七八年级十三个班级的书法课教学以及初中作文社团辅导工作。


图片13 拷贝.png


图片14 拷贝.png

  

  示范引领强素能  教研交流共成长

  援疆教师肩负着既做好教育援疆又带好受援学校教师队伍的双重任务。全体队员积极克服身体上的不适、工作上的困难,在各方面主动开展援教工作,奉献爱心、当好使者、传递友谊。援疆教师不仅承担着教育教学和管理任务繁重,而且肩负着积极发挥示范引领的带动辐射作用、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拓展精湛的教学技能、尽快提升当地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重任。为此,援疆教师们和当地老师一起研课、磨课,指导老师上好公开课;为当地教师举办学科专题讲座;组织举办课堂教学大赛、教案展评、撰写教学反思等活动。石磊老师、李瑞生老师、李怀安老师、刑林雅老师、胡建锐老师充分发挥特长,把指导引领受援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作为常规工作,进行个别辅导、结对培养、专题讲座、教研交流等多种形式帮扶,带动提升了一大批教师的专业素养。


图片15 拷贝.png


图片16 拷贝.png


  援疆教师们针对受援学校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主动把自己优秀的教学方法、育人方法“倾囊相授”,积极开展“传、帮、带”工作,变“输血”为“造血”,悉心指导受援学校教师备课、上课、教研、学生管理等各项业务,努力培养受援学校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有效促进了受援学校教师个人的整体素质和教师队伍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全体同志用实际行动充分体现着教育援疆的本质,践行着文化润疆的使命。


图片17 拷贝.png


图片18 拷贝.png


图片19 拷贝.png


图片20 拷贝.png


  在南阳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援疆团队积极协调,组织受援学校相关教师通过网络,收看南阳市教育局精心组织的新教师岗前培训课程和送教下乡课程,使受援学校教师大面积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教育教学能力。在豫哈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教研活动中,援疆教师都积极参与,石磊老师、李怀安老师、胡建锐老师、张志敬老师分别在援疆教师示范课展示活动和专题讲座中取得优异成绩。借助河南省教育厅2021年度教育援疆专项课题申报工作,援疆教师们与当地教师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经过大家努力,团队教师主持或参与的十个课题全部获得立项,涵盖各个学段、各个年级,多个学科。2022年4月,十项课题顺利开题。援疆教师们把教育科研工作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带动受援地学校四十多名教师投身教育科研,以期通过教科研全面带动受援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向纵深发展,从而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科研能力与管理水平。


  文化润疆显特色  共铸民族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到青少年教育范畴,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在每个人心灵深处,要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为提高学生国语、阅读和作文水平,带队的李兆杰老师自费征订了100份《作文指导报》和30份《作文》等优秀期刊让师生学习,指导师生优秀教学论文和习作,在竞赛中获奖、刊登于《作文周刊》《作文指导报》《菁菁校园》等媒体60多篇,李兆杰老师编写课本话剧《愚公移山新篇》,指导学生话剧表演参加自治区中小学话剧展演比赛,极大的激发了师生学习国语、学习语文学科的积极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文化的滋养。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把中华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文化纽带。只有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上好书法课,李兆杰和沈衍举两位教师除了上网查找资料备课之外,还多次请教专业书法老师。从书写基本要求、书法常识、楷书书写入手,设计了浓缩的组合式教学内容。为了提升学生的兴趣,李兆杰老师自费为学生购买配备了毛笔、水写毛笔书法练习本等工具,想尽千方百计让孩子们爱上祖国的书法艺术,切身体味书法艺术奥妙,进一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2022年春期在受援学校的大力支持和援助地学校的帮助下,李兆杰老师和沈衍举老师编写了书法校本教材,建立了专用书法教室,组建了书法社团,组织了书法比赛和优秀师生书法作品展,组织20余名师生参加第四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组织指导十多名学生参加自治区第三届“华文杯”中小学生书法大赛。更好地带领师生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图片21 拷贝.png


图片22 拷贝.png


  经过多方面的不懈努力,哈密市第十一中学的书法教育教学工作从无到有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书法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实际行动传承着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着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化的热情。受援地学校以践行新课改理念、突出特长培训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书法技能、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目的,逐步提升教师教学教研水平和业务能力,从而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化发展。

  

图片23 拷贝.png


图片24 拷贝.png

   

  三进两联一交友  民族团结一家亲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教育厅“民族团结一家亲”暨“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精神,多年来,各学校一直把自治区提出的,在教育系统广泛开展各级干部和教师“三进两联一交友”(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联系学生、联系家长,与学生交朋友)活动,作为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学校立德树人、家校共育工作的得力措施,有效的促进了学校民族团结工作的开展和“三全育人”活动的落实。河南省“组团式”教育援疆团队教师自2021年秋期开学入岗以来,就把深入开展落实“321”活动作为团队每位教师积极融入新学校新岗位的工作出发点和突破口。每位教师分别包联一个班级和十几名学生,把开展谈心交流和家访帮扶活动作为常规工作。通过“321”活动的开展,援疆老师们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形成了家校共育格局,能够更快更深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准确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实际困难和具体需求,建立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援疆团队的老师们利用节假日经常与帮扶的学生及家长们沟通交流,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真正与学生交朋友,把学生当亲人,融情交心见真情。在“321”活动中,哈密市第十一中学援疆团队教师全面重点帮扶学校生活困难的姐弟三人,取得较好的效果和好评。


图片25 拷贝.png


图片26 拷贝.png


图片27 拷贝.png


图片28 拷贝.png


  援疆团队教师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全方位关心关爱学生。学习上严格要求,生活中细心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素养。韩岩磊老师、石磊老师、胡建锐老师、秦建涛老师对待学生像子女一样,经常深入家访,细心帮助困难学生和家庭,和学生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深受领导、师生和家长赞誉。公交车上、市场里、家访路上,家长、学生一声声亲切的问候,节假日里家长、学生送来的一袋袋特产是对援疆教师工作的充分肯定和由衷感激。双脚沾满天山泥土,胸怀民族团结真情。通过“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学生和家长得到了来自不同民族、更多层面的关心关怀,他们在爱的教育中健康成长;深切的感受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和中华大家庭的温暖,纷纷表示要珍惜时光、勤奋学习,用优异成绩回报父母的艰辛付出,回报社会的温暖关怀。“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强化了民族团结教育,形成了良好的民族团结氛围,促使各族师生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真正实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贡献了微薄之力。

  内地边疆搭金桥  石榴花开牵豫哈

  根据《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推进新疆教育服务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新疆和援疆省市学校“千校手拉手”活动的通知》,为扩大两地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儿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为豫哈两地繁荣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经援疆团队经过多方协调,由胡建锐老师和韩岩磊老师积极联系沟通,哈密市第十一中学与南阳市实验学校、南阳市第二十三小学结对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交流活动。2022年元旦前后哈密市第十一中学与南阳市二十三小学开展了“迎新年,石榴花开牵豫哈  尺书传情共成长”活动,双方学校学生通过活动了解相识交友,增进感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搭建了民汉学生友谊的桥梁。


图片29 拷贝.png


图片30 拷贝.png


图片31 拷贝.png


图片32 拷贝.png


图片33 拷贝.png


  2022年六一节前,新疆哈密市第十一中学、新疆哈密市第五小学、河南省南阳市实验学校、河南省南阳市第二十三小学联合进行“小小豫哈石榴籽  牵手喜迎二十大”的线上主题队会活动。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内容的精彩节目之后四所学校的少先队员代表分别进行“红领巾贺卡送祝福”活动,大家精心制作的贺卡和句句真诚的祝福,使两地少年儿童结成“手拉手好朋友”,互相增进了解,加深彼此间的友谊,引导友校少先队员在学习和生活上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少先队员们隔着屏幕真切地体会到一份真挚的友谊与情感体验,体验到友谊的可贵、集体的智慧、民族团结的力量。


  援疆教师团队通过线上主题团队联谊活动推动了少先队员从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促进了各民族在思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本次活动也为豫哈两地四校今后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年级团队共建、教师沟通互助、学生结对联谊、学科教学研究、师生交流成长等方面搭建了沟通交流的桥梁和平台。目前他们已建立两个中小学语文学科教研交流微信群,内地数名市县名师、骨干教师加入豫哈教研交流团队,对受援学校教师进行多方面的业务指导。援疆教师团队现已指导修改受援地学校教师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并发表于CN刊物,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数十次。初步形成了前方援疆教师小团队积极带动,后方友好学校大团队鼎力相助的良好工作局面。


  工作中,援疆团队积极组织开张各种相关活动、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撰写新闻报道,有多篇反映援疆团队工作、生活的报道已发表刊登于各类新闻媒体,有力地宣传了河南教育援疆工作。


  具体情况如下:

  《<情满天山援疆路>----河南省(第三批)“组团式”教育援疆哈密市第十一中学援疆教师团队一月工作纪实》,刊登于2021年11月12日《河南网》、11月13日《视听中原》、11月14日南阳日报教育工作部公众号。


  《<伏牛天山手相牵>----哈密市第十一中学与河南南阳市二十三小学开展手拉手友好学校共建活动》,刊登于2022年1月11日卧龙教育在线,并连续刊登于2022年1月12日-19日南阳日报教育工作部、2022年1月19日科技新闻网、2022年1月24日河南日报、2022年1月14日河南科技报(专版刊发)。


  《<守望相助一家人>----哈密市第十一中学河南教育援疆团队“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侧记》,先后刊登于2022年2月16日视听中原网、河南教育宣传网,2022年2月17日南阳日报教育工作部公众号。


  《<二十六载杏坛筑梦>--2022年“出彩河南人”最美教师候选人胡建锐》,刊登于2022年4月30日今日头条,5月4日南阳日报,5月6日视听中原网。


  《<文化润疆千里行>----哈密市第十一中学多举措推行书法教育教学工作》,刊登于2022年4月22日南阳日报,4月23日视听中原网、今日头条,4月25日科技新闻网、河南科技报。


  《<文化润疆千里行>----豫哈两地四校联盟成功举行线上主题队会活动》,刊登于2022年5月25日视听中原网、每日新闻网、今日头条,5月26日南阳日报,5月27日科技新闻网。


  徐风普老师在工作总结中写到:要把援疆支教工作当成政治荣誉,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动力,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勤学理论为思想补钙,勤积经验为精神充电,教育教学与边疆共成长、奋勇拼搏与边疆共飘香,在文化润疆路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石磊老师说:“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情有独钟,所以义无反顾!在哈密,我经历了辛苦也品尝了幸福,磨练了意志也丰富了阅历,教授了知识也收获了成长。一年来,我沉淀了许多,积累了许多,这是我一生难得的宝贵财富。此后的日子里我会一如既往,用心耕耘,努力前行。把哈密当作故乡,守初心担使命,用奋斗做底色,接受新任务,做出新成绩。让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留下我的微笑,留下我的热爱,留下我的奋斗,留下我的汗水,更要留下我对这里所有的牵挂。和援疆同志一起为新疆教育事业发展助力添彩。”


  同心捧月照天山,砥砺奋进著华章。援疆支教工作既是落实中央相关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加强边疆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之举,是实现边疆长治久安的根本之举,是推进民族团结的坚强柱石。征途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在今后的工作中河南省南阳市教育援疆团队将进一步强化政治责任,坚定政治立场,加强思想和业务能力建设,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维护好民族团结,塑造好河南援疆教师形象,以满腔的热情和干劲,努力促进受援地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通讯员:李兆杰)

编辑:王哲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