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看边想我是谁——《中国地名大会》观感
来源:央视新闻 时间:2019-12-20
导读:
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民政部联合制作的《中国地名大会》已经播出两集。我因为出差,没有赶上两集的首播。而今媒体发达,我抽空用手机断断续续观看了这两集。这种观看方式有一个优点,让我有足够的时间“边看边想”。“...
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民政部联合制作的《中国地名大会》已经播出两集。我因为出差,没有赶上两集的首播。而今媒体发达,我抽空用手机断断续续观看了这两集。这种观看方式有一个优点,让我有足够的时间“边看边想”。“读且思”正是人文主义地理学提倡的感悟世界之方式。
地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中国地名大会》旨在促进中国地名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国国土辽阔,历史悠久,数量庞大的地名如同浩瀚的海洋,其中蕴藏着文字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文化“矿藏”。经过一代一代中国人的传承,那些被人们接受的地名保留沿用下来,例如孔子授课的“杏坛”,被人们沿用两千多年;那些被人们接受的地名命名习俗也不断扩散,例如中原地区的汉族人用《周易》的哲学指导地名命名,这种思想传布到云南大理,也被当地的人们采用。我观看《中国地名大会》,边看边想,得到两个“地理感悟”。
第一,中国地名命名特色之一是成组命名。《中国地名大会》有这样一道题目:安和宁加上东、西、南、北,可组成哪七个县级及以上行政区的地名?答案是东安(牡丹江市东安区、永州市东安县)、西安(陕西省西安市)、南安(泉州市南安市)、北安(黑河市北安市)、东宁(牡丹江市东宁县)、西宁(青海省西宁市)、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网上给这道题的难度评分为两星,说明大家都认为这并不难。但是我看罢细细想来,将地名成组来命名,且有方位秩序,是中国地名命名的一个特色。中国人最熟悉的就是“五岳”。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记得在北大读书时,全校有一个公共的计算机房,它位于“德才均备斋”的“红二楼”。“德才均备斋”是四栋二层的仿古建筑。德、才、均、备四个“小地名”组成一个意义完整的“大地名”。“五岳”和“德才均备斋”的例子与《中国地名大会》点到的“四方安宁”题目有异曲同工之妙,即去掉其中任何一个小地名,大地名的含义就会残缺不全。由此看来,中国最好还有一个北方的城市,冠以“北宁”之名。
第二,地名赋予每个地方独特标签。《中国地名大会》第一集有个“一举成名”的抢答环节,即“考官”给出若干信息,竞赛者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对应哪个城市。其中许多题目就像是地理考题。例如,白鹭为市鸟、陈嘉庚创办与城市同名的大学、鼓浪屿,这三条信息对应的是厦门市。再如,客家土楼之王“承启楼”、古田会议召开地、因境内溶洞石壁花纹像龙而得名,这三条信息对应的是龙岩市。地理学研究一个地方为何与其他地方不同,稳定的本质区别来自三方面。其一是其他地方没有的自然地理特色,其二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建筑和工程,其三是发生在该地的历史事件,例如古田会议。而很多人忽视了第三方面。人们在其他地方也可以看到作为自然要素的白鹭和海岛,作为人文要素的建筑和土楼,而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特定的历史事件,因此历史事件信息成为竞赛者抢答的关键信息。地名命名是历史事件的一类,上面两道题目中的承启楼命名和龙岩市命名,成为判断地方独特性的重要鉴别信息。
《中国地名大会》还将继续播出,我希望自己跟着竞赛者一起“做题”时,边看边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是父亲认同的广东肇庆人?是母亲的家乡广西罗城人?还是因我的出生地定位北京人?为何我不是基因测试结果中的7%的马来人?关于我是谁,有一个答案是不加思考的:我是中国人!(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周尚意)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