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中学生德语能力展演活动成功举办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时间:2019-12-16
导读:
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副主任洪桂梅(摄影:张悦)人民网北京12月16日电(记者张悦)由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主办、北京国际青年研修学院和北京洪堡德语学校共同承办的首届全国中学生德语能力展演活动日前在京成功举办...
![]() |
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副主任洪桂梅(摄影:张悦) |
人民网北京12月16日电(记者 张悦)由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主办、北京国际青年研修学院和北京洪堡德语学校共同承办的首届全国中学生德语能力展演活动日前在京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9名中学生和9个团队分别参加了个人演讲和团队才艺两个项目的角逐。
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副主任洪桂梅在致辞中指出,中德两国自古就有文化互鉴的渊源。今年恰逢中德两国签署文化交流协定40周年,德国总理默克尔也成功进行了第12次对华访问,进一步推进了两国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合作。目前在中国约有150所中学开设德语课,在德国有超过300所中小学设有中文课程。此次赛事将提升中国学生对德语这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的关注、理解和热爱,从而加强中德两国的友好交流。
外交部欧洲司参赞、前中国驻慕尼黑总领事毛静秋表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文交流是中德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信任与合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德两国在教育、文化等领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青少年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语言是通往一种文化的钥匙。学会不同的语言,青少年才能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性,进而客观、理性地看待他国,看待世界。
经过一天的比拼,来自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盖斯迈和来自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的胡昳敏共同获得演讲组一等奖;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团队摘得才艺表演项目的桂冠。
![]() |
外交部欧洲司参赞、前中国驻慕尼黑总领事毛静秋(摄影:张悦) |
人民网北京12月16日电(记者 张悦)由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主办、北京国际青年研修学院和北京洪堡德语学校共同承办的首届全国中学生德语能力展演活动日前在京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9名中学生和9个团队分别参加了个人演讲和团队才艺两个项目的角逐。
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副主任洪桂梅在致辞中指出,中德两国自古就有文化互鉴的渊源。今年恰逢中德两国签署文化交流协定40周年,德国总理默克尔也成功进行了第12次对华访问,进一步推进了两国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合作。目前在中国约有150所中学开设德语课,在德国有超过300所中小学设有中文课程。此次赛事将提升中国学生对德语这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的关注、理解和热爱,从而加强中德两国的友好交流。
外交部欧洲司参赞、前中国驻慕尼黑总领事毛静秋表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文交流是中德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信任与合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德两国在教育、文化等领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青少年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语言是通往一种文化的钥匙。学会不同的语言,青少年才能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性,进而客观、理性地看待他国,看待世界。
经过一天的比拼,来自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盖斯迈和来自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的胡昳敏共同获得演讲组一等奖;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团队摘得才艺表演项目的桂冠。
![]() |
全体参赛选手和嘉宾合影(摄影:Jeffrey Moeller) |
人民网北京12月16日电(记者 张悦)由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主办、北京国际青年研修学院和北京洪堡德语学校共同承办的首届全国中学生德语能力展演活动日前在京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9名中学生和9个团队分别参加了个人演讲和团队才艺两个项目的角逐。
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副主任洪桂梅在致辞中指出,中德两国自古就有文化互鉴的渊源。今年恰逢中德两国签署文化交流协定40周年,德国总理默克尔也成功进行了第12次对华访问,进一步推进了两国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合作。目前在中国约有150所中学开设德语课,在德国有超过300所中小学设有中文课程。此次赛事将提升中国学生对德语这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的关注、理解和热爱,从而加强中德两国的友好交流。
外交部欧洲司参赞、前中国驻慕尼黑总领事毛静秋表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文交流是中德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信任与合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德两国在教育、文化等领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青少年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语言是通往一种文化的钥匙。学会不同的语言,青少年才能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性,进而客观、理性地看待他国,看待世界。
经过一天的比拼,来自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盖斯迈和来自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的胡昳敏共同获得演讲组一等奖;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团队摘得才艺表演项目的桂冠。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