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历时3个多月、没用一滴颜料,非遗传承人闫玉虎用高粱秆“画”出南湖红船

    来源:河南商报     时间:2021-07-02

0
  • 导读:

      闫玉虎用高粱秆“画”的南湖红船  除了“红船”,闫玉虎还创作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公鸡,扫码欣赏吧  河南商报记者张逸菲实习生史光明文/图  平日里弃之无用的高粱秆,被一位非遗传承人巧手一变,成了一幅幅...

  闫玉虎用高粱秆“画”的南湖红船

  除了“红船”,闫玉虎还创作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公鸡,扫码欣赏吧

  河南商报记者张逸菲实习生史光明文/图

  平日里弃之无用的高粱秆,被一位非遗传承人巧手一变,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作。80后非遗传承人闫玉虎,不仅用高粱秆做出了十二生肖等多种民俗产品,还还原了一艘有名的“红船”。

  历时三个多月“画”出的红船

  闫玉虎的这幅代表作——《红船引领再出发》,被评为河南省民间艺术大赛的一等奖,也是所有获奖作品中唯一的高粱秆画类别。

  《红船引领再出发》长3米、宽1米,它是仿照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的南湖红船所创作的。

  “2017年,我萌生出用高粱秆‘画’南湖红船的想法。”闫玉虎回忆,“这艘红船体现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也表达出对中国共产党的一颗赤诚之心,我觉得很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想着容易,可做起来难。首先面临的难关是闫玉虎并没有亲眼看到过这艘船,他只能全网搜索红船的照片,360度地观察红船结构。“光前前后后搜图、制图,就花了我两个月的时间。”闫玉虎说。

  红船画的制作,并不亚于绘制一份机械图。闫玉虎要把红船的结构摊开来,一点一点地绘制。船上的零件多,他就细细地抠每一处的细节,就是为了还原最真实的红船。到了拼贴的重要环节,他把自己锁在屋子里,身旁是一堆又一堆的高粱秆。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这幅画中,没有使用一滴颜料,红船上的色差是高粱秆不同时期呈现出的颜色。

  就这样,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闫玉虎终于完成了这个倾注了巨大心血的作品。

  在他手中,古老的高粱秆画焕发新生

  闫玉虎并不善言辞,但只要认准了一件事,就会竭尽所能将其呈现出来。

  就像高粱秆画,在民间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闫玉虎作为秫秸画第七代传承人,也秉承着祖辈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将这样的民间艺术传承下去。

  “时代在进步,我希望高粱秆画能在我手中焕发新生,与新时代碰撞出更强的生命力。”闫玉虎说,为此他注册了快手App,发布高粱秆画。和快手上很多民间艺人一样,他希望高粱秆画能被短视频这种新媒介盘活,让更多的年轻人看见。

  “可以说,闫玉虎让这个古老的手工艺在新时代释放出新的活力。”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赵利涛说,“也希望有更多的‘闫玉虎’出现,丰富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并把这类文化的精神传承下去!”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