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仅靠学校是不够的

    来源:半月谈网     时间:2021-02-02

0
  • 导读:

    半月谈评论员杨淑馨近日,教育部发布通知,明确中小学生不得带手机入校,学校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手机禁令”通知一出,不少家长叫好。近年来,家庭作业“电子化”,孩子必须在手机上...

半月谈评论员 杨淑馨

近日,教育部发布通知,明确中小学生不得带手机入校,学校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手机禁令”通知一出,不少家长叫好。

近年来,家庭作业“电子化”,孩子必须在手机上完成上交,造成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管不住”“免不了”。

电子工具过多介入校园生活,中小学生长时间暴露在电子产品前,容易造成过度依赖手机的问题,损害青少年的视力健康。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电子化”作业对青少年健康的损害,已远大于它所带来的便利。

“电子作业”普遍化也让家长苦不堪言。英语打卡、视频录像、知识问答……凡此种种,名为学生作业,实为家长作业,用手机布置作业变相成了给家长布置任务。“过度依赖手机”的教学已越过家校合作的界限,将课业压力通过手机指令转移到校园外,不但没有给学生减负,还演变成给家长和学生增负。

“手机禁令”能够让作业和功课回归到课堂本身,有效地防范青少年以学习之名过早、过度形成电子产品使用习惯,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身心健康问题。减少乃至消除不必要的“电子作业”,能够让家长和学校的角色更加清晰,各自承担应该的责任。

叫好之余,政策的执行还有不少难点,有关规则仍需细化。

受疫情影响,大规模的线上课堂在全国各地开展。用手机上网课已经成为了部分地区课堂开展的主要方式,手机这一工具的使用也成为“没有办法的办法”。当前疫情防控仍处于关键时期,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尽量减少手机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而不是“一刀切”地管理手机使用,否则,有可能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生活。

还需要警惕的是,严令之下,电子作业以家校沟通的形式继续堂而皇之,大行其道。当前,各类家长群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家校沟通的重要渠道,科学管理手机使用不能“误伤”家校沟通。同时我们也需要明确沟通和布置的区别,警惕“布置作业”换个“马甲”,以“沟通”形式在各大家长群中复苏。

最后,不得不提醒的是,形式主义仍滋扰校园。上级部门给学校下发的花式任务仍旧“在线”,一面是令行禁止,一面是任务不止,许多与教学无关的工作任务仍摊派给学校,由教师组织学生和家长在手机上完成。如何让学校停下这部看似离不开的“手机”,仍需多管齐下,共同呵护一个更加健康的教育教学环境。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