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在线教育拷贝互联网“快攻”太粗暴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时间:2021-01-21

0
  • 导读:

      最近有网友发现,一个中年模样的女性,同时出现在四家在线教育机构的视频广告中,而且一会儿自称数学老师,一会儿自称英语老师。有网友质问:这样的企业能做教育?对家长学生太不尊重了!  在线教育行业种种乱...

  最近有网友发现,一个中年模样的女性,同时出现在四家在线教育机构的视频广告中,而且一会儿自称数学老师,一会儿自称英语老师。有网友质问:这样的企业能做教育?对家长学生太不尊重了!

  在线教育行业种种乱象,遭网民诟病已久。制造焦虑、诱导网贷、私自修改课程内容、退费困难……在一个投诉平台上,单独针对某公司的投诉就多达上千条。

  在线教育乱象频发,与这一行业野蛮扩张有关。自疫情暴发以来,在线教育因其不受时间地点制约的优势,站上“风口”。各大企业为进一步抢占市场,纷纷大手笔投放广告获取客源。如今,各大城市的主流商圈、地铁站、公交车身、小区电梯,在线教育机构的广告随处可见。各大综艺节目中,也频频看到它们的身影。

  在商言商,企业有自己的商业模式和发展逻辑,无可厚非。但仔细梳理几家头部企业的财务报告可以看到,跟谁学、网易有道等上市公司2020年三季度销售和营销费用占总收入的100%以上。如此畸形的占比,不禁让人质疑:企业是否还有足够的预算投入到教学主业中去。

  更重要的是,这种低水平的恶性竞争,只会带来巨大的内耗,既不利于企业自身长远发展,也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可以想见,不断加码的广告营销背后,一定是获客成本的“水涨船高”。这种流量“黑洞”反过来又会加剧企业经营负担。在堪称疯狂的竞争态势下,一旦企业资金链断裂,消费者权益又该如何保障?

  在流量当道的背景下,一段时间以来,互联网式“烧钱”“圈地”的做法,在一些特定行业发展初期确实奏效过。但是,一些企业把这套“快攻打法”照搬到教育行业,显然有些过于简单粗暴。

  无论是在线教育还是线下传统教育,其本质都是教育。教育讲究“慢工出细活”,如果不能持久地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又在何处?

  德国的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显然不只是线下学校或公办教师的职责和使命,而是每个教育从业者的基本遵循。一路狂奔的在线教育,请把“初心”打在公屏上!(记者何欣荣、胡洁菲)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