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访谈

    四川省宜宾市农科院研究员赵德明—— 潜心育种三十七载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24-06-21

0
  • 导读:

    “追梦路上”原标题:四川省宜宾市农科院研究员赵德明——(引题)潜心育种三十七载(主题)人民日报记者王永战雨水淅淅沥沥,秧苗长得正旺。在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大观科研基地,水稻研究所研究员赵德明和同事张...

“追梦路上”

原标题:四川省宜宾市农科院研究员赵德明——(引题)

潜心育种三十七载(主题)

人民日报记者 王永战

雨水淅淅沥沥,秧苗长得正旺。在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大观科研基地,水稻研究所研究员赵德明和同事张杰走进田间,商量稻谷种植的事。“今年雨水不少,要特别注意做好田间管理,还要为下个月的人工授粉做好准备。”赵德明说。

1987年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到宜宾从事水稻育种研究,赵德明已经在这里工作了37年。水稻育种常要顶着烈日到田间人工授粉。地处长江上游的宜宾每年7、8月最热,那时也是授粉的关键时节。

每天一大早到田间,为稻穗修剪颖壳,“等到快中午,水稻花一开,就得抢抓授粉时机。”赵德明说,在气温高达39摄氏度的天气里,科研人员常常衣服湿了一遍又一遍。

“水稻良种育种周期长,需要反复试验筛选。”赵德明说,每年都要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秧苗,循环往复。至少选育8代以上,历时4年左右,才能选育成功一个新品种。

宜宾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有科研人员12人,赵德明已经59岁,是其中年纪最大的。“所里也有20多岁的小伙子,未来在他们身上。”赵德明说。

经过几代科研人员的努力,宜宾市农科院近年来选育经审定的水稻新品种40多个,其中经国家审定通过的12个。“宜香优2115”“宜香4245”等新品种的推广面积居全国前列。

责任编辑:杜亚雯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