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放映员的16载光影路
来源:中工网 时间:2023-12-20
导读:
原标题:一个放映员的16载光影路海东日报记者郝志臻一张白色幕布、一台放映机、几排小板凳……这是属于几代中国人共有的露天电影记忆,也是露天公益电影放映员吕海明最熟悉的场景。从2007年成为农村公益流动电影放映...
原标题:一个放映员的16载光影路
海东日报记者 郝志臻
一张白色幕布、一台放映机、几排小板凳……这是属于几代中国人共有的露天电影记忆,也是露天公益电影放映员吕海明最熟悉的场景。
从2007年成为农村公益流动电影放映员以来,吕海明怀着对电影放映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带着机器设备到处跑,拿着喇叭去广播,爬上爬下搭银幕……不知不觉已过了16个春秋。
吕海明出生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前进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我们乡有个部队农场,每周五晚上都会放电影,但是因为离我家较远,家里人一直都没去过,有一次我因为好奇就偷摸跟在那些大孩子的后面,看了我人生中第一场露天电影。”说起第一次看露天电影的经历,吕海明记忆尤深。
时至今日,吕海明依旧清晰地记着当晚的场景:放映前部队集合,战士们一边走一边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一切准备就绪后,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开始上演。那晚,不论是嘹亮的军队口号,还是电影里主人公们的家国情怀都深深震撼了吕海明,他爱上了胶片电影,也萌生了参军的想法。
从此以后,只要听到哪里放电影,哪里必然会有吕海明的身影。在放映现场他会时不时摸一摸那个令人好奇的放映机,并主动帮助电影放映员搬东西,每次都是第一个到场,最后一个离开。
1990年3月,随着一张入伍通知书的到来,吕海明实现了第一个梦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期间,他刻苦训练,曾多次立功,但是由于个人身体的原因和高强度的训练,再加上常年劳累过度因病致残,1994年底,吕海明的军旅生涯就此画上了一个句号。
回到家乡后,吕海明在民和县粮食局工作,后来还经过商。2007年,民和县征招乡村放映员,吕海明成功入选成了一名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那张白色幕布和黑色放映机让他仿佛再次回到了小时候。从那天起,吕海明带着他的新“装备”,踏上了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之路。
在每场电影放映前,吕海明总会根据观众的兴趣爱好和文化背景,选择一些贴近生活、富有教育意义的电影作品,通过这些电影作品,为当地群众带去更多的知识和思考,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和思维能力。迄今为止,吕海明已经为电影事业奉献了整整16年,共放映电影4800余场,观众人数达12万人次。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知道。
2016年的一个晚上,吕海明前往古鄯镇来家山村放映电影。到达村里时,天气阴沉好像快要下雨了。由于前期已经通知了村民要放映电影,吕海明以最快的速度召集了村民,选了部爱国片开始播放。
天公不作美,就在电影快放完的时候下起了大雨,吕海明急忙收拾机器往回赶,但走到半山腰时,发现前方有泥土堵住了路面。想返回来家山村避雨却突然意识到入村路太窄,又因路滑车辆无法掉头。怎么办?万一山体下滑,机器和人都会有危险,身边又没有趁手的工具,无奈之下,吕海明只能用手刨土。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他终于刨开了两个小槽使车缓慢通过,到家时天都快亮了。由于长时间在雨中徒手刨泥土,吕海明的手掌肿得很厉害,几个手指也出血了,连疼带麻难受了好长一段时间。
对于吕海明来说,像这样因雨雪天气导致无法回家的事情时有发生。虽然遇到过种种困难,但是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初心和理想,在这条放映路上勇往直前。
“起初妻子并不太支持我去放电影,因为放电影太危险,尤其夜间行车危险系数太高,回来又是半夜不太放心,后来她就陪着我一起去,渐渐地她也喜欢上了放映行业。”在吕海明的影响下,2017年,他的妻子也加入到了公益电影放映行业中,成了一名合格的放映员。现在,他们成了民和县唯一的一支夫妻放映队,承担着47个行政村、每年564场的放映任务。
按下放映按钮,装在放映机里的电影胶盘开始旋转,镜头里射出光束,光影世界便在幕布上动了起来……吕海明表示,看到村民沉浸在电影情节之中,他感到特别满足和欣慰,再苦再累也值得。“只要身体没问题,我们将在放映的道路上会一直坚持下去,为公益电影放映工作贡献一点光和热。”虽然已经坚持了16年之久,但吕海明还想在公益放映的路上走得更长、更远。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