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访谈

    “因为热爱,所以干一辈子也不够” ——新疆知名考古人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分享43年考古传奇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时间:2023-12-19

0
  • 导读:

    原标题:“因为热爱,所以干一辈子也不够”(主题)——新疆知名考古人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分享43年考古传奇(副题)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王畅彤12月16日,乌鲁木齐的最低温度达到-26℃,但位于乌鲁木齐市博物...

原标题:“因为热爱,所以干一辈子也不够”(主题)

——新疆知名考古人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分享43年考古传奇(副题)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畅彤

12月16日,乌鲁木齐的最低温度达到-26℃,但位于乌鲁木齐市博物馆的文博讲堂内气氛火热。当天,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知名考古人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以《塔里木盆地的宝藏——远古文明寻踪》为题,分享自己曾参与楼兰遗址、尼雅墓地、小河墓地等考古项目的故事,吸引了乌鲁木齐及周边城市400余名观众聆听。

“我就是在考古现场干活的人,几十年来的考古经历也是我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在讲座开场时表示,因为热爱,所以干一辈子也不够。

12月16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知名考古人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以《塔里木盆地的宝藏——远古文明寻踪》为题,分享了他43年考古经历中的点滴感受。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畅彤 摄

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1951年出生在乌鲁木齐市,他的沙漠生活开始于1979年,此后43年的时间里,作为老三届知青、考古队员、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和文物保护志愿者,他无数次靠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双腿,穿行在旷野和荒漠之中。

分享中,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重点从小河墓地的发掘讲起。

“自2002年12月起,我们开始进行小河墓地调查,3次深入荒漠,为期10个多月,发掘墓葬160多座,出土珍贵文物数以千计。”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说。

当2002年12月28日行至距小河墓地直线距离16.5公里时,考古队被连绵起伏的沙垄阻挡,沙漠车无法行进,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便率一支小分队率先徒步寻找遗址。

小分队由5人组成,背负了一周的给养。给养很简单,一天2瓶矿泉水,2个馕,再加上睡袋和考古工具,每个人的负重将近60斤。天气非常寒冷,矿泉水都冻成了冰,5个人在途中最多喝上两口水,啃两口干馕,就继续前进。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小河墓地发掘成果震惊了整个世界,被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今年72岁的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虽已退休,但依然作为志愿者积极参与文物考古及文物保护宣传工作。

“文博讲堂是个很好的平台,让大家与文博、考古工作者面对面交流,了解最真实的考古故事。”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说,在沙漠里什么意外都有可能发生,当给养供不上、考察线路出现偏差的时候,大家喝过铁锈水、吃过牙膏,有时候好不容易养胖五六公斤,进一趟沙漠就全消耗完了。

“我每次进沙漠前都说这是最后一次,但是每过一段时间又会重返沙漠考古现场,因为这是考古人的使命,只要有新的发现,身体的疼痛就全忘了,即使再苦也是乐。”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说。

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结合大量图片资料,生动地为大家讲述考古成果背后的故事,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来自昌吉学院的大二学生杨筱莉说:“博物馆中珍贵的文物展品背后,是考古人在野外现场和修复工作室里艰辛的付出,他们的工作辛苦而有意义,所以我们要爱惜文物,尊重考古工作者,用心感受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