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访谈

    陈海涛:致力打造完整尼龙产业生态

    来源:中工网     时间:2023-04-17

0
  • 导读:

    4月3日,在中维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生产设备开足马力,河南省劳动模范陈海涛正循例观察着机器运行情况,此时只见一个个米粒大小的锦纶66切片,通过干燥、螺旋挤压、熔融喷丝等工序,在300℃高温下通过热辊牵伸...

4月3日,在中维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生产设备开足马力,河南省劳动模范陈海涛正循例观察着机器运行情况,此时只见一个个米粒大小的锦纶66切片,通过干燥、螺旋挤压、熔融喷丝等工序,在300℃高温下通过热辊牵伸定型成比头发丝还细的锦纶66工业丝。

企业成立之初,陈海涛就立志打破国外垄断。为了建好厂区,他先把工地临建房当“家”,办公楼建好后又以办公室为“家”。

为了突破尼龙纤维韧度、强度等技术难题,陈海涛带领团队遍寻人才、科研院所,通过反复测试,不断将工艺、技术创新,在设备创新上,率先研发出尼龙66纺丝技术中的8头纺丝技术,破解了此前一直困扰业界的产量低、周期长、成本高等难题;在生产工艺上,通过自主创新,克服了生产过程中丝条容易被氧化的问题,保证了产品的白度、染色性、收缩性和强力等特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陈海涛带领团队充分发挥后起优势,加大信息化、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在此之前,国内的两家安全气囊丝生产企业一家来自美国、一家是中德合资,采用的是德国核心技术。锦纶66工业丝研制成功,让我们打破了国外品牌对中国气囊丝市场的垄断。”陈海涛骄傲地说。正因为锦纶66工业丝的出现让中维化纤一举成为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的生产安全气囊丝的民族企业。

企业有了成就,就意味着要承担社会责任。“以前传统纺织印染业普遍存在生产技术水平低下,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高耗能低产出的现象,极易造成废水、废气和噪声等方面的环境污染。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改变生产工艺。”陈海涛告诉记者。为此,陈海涛带领着中维化纤联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共同成立聚酰胺纤维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我们希望通过技术攻关,赋予化纤产品节能环保的新使命。”陈海涛说。

“以前我们卖‘面粉’,现在卖‘面包’。”意识到产业集聚的重要性,陈海涛与团队结合“尼龙新材料产业上下游”,围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探索“核心企业+园区+政府+资本+产业链”的招商模式,积极引进国内外关联知名企业,建设一个集尼龙新材料后加工、研发、仓储于一体的尼龙产业集群。短短几年时间,一个傲立科技前沿、引领产业发展、填补了国内尼龙66特种短纤、尼龙66特种色纱空白的全国最大气囊丝生产基地、全国最大高铁扣件生产基地、全国最大风力发电脱模布生产基地、全国最大军用备服生产基地等四大生产基地由此建成。

(来源:河南工人日报 文/图 河南工人日报记者 张潇予)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