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访谈

    新华社记者走寒极|昔日贫困户:脱贫的好日子像腊八粥一样甜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0-01-02

0
  • 导读:

    0:00/1:41新华社哈尔滨1月2日电(杨思琪徐凯鑫唐铁富)进入腊月,很多地方的人们就开始为熬腊八粥、腌腊八蒜做起准备。1月1日,记者在我国“东极”抚远、“北极”漠河等地采访时,偶遇贫困户吃“腊八粥”。一碗特别...

0:00

/ 1:41


  新华社哈尔滨1月2日电(杨思琪 徐凯鑫 唐铁富)进入腊月,很多地方的人们就开始为熬腊八粥、腌腊八蒜做起准备。1月1日,记者在我国“东极”抚远、“北极”漠河等地采访时,偶遇贫困户吃“腊八粥”。一碗特别的“腊八粥”,浓缩着干群温情,饱含着诚挚谢意,分享着难得的喜悦。

曲亚春是黑龙江省抚远市浓桥镇新海村村民,患有先天性脑梗。三年前,他的左臂和大腿几乎丧失行为能力,日子变得更加艰难。2017年5月,抚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刘长宇成为他的帮扶人。

眼看腊八节了,刘长宇担心曲亚春吃不上腊八粥,就提前备好食材熬上一锅,给他送来,准备给他一个惊喜。

在黑龙江省抚远市浓桥镇新海村,贫困户曲亚春的帮扶人刘长宇在村长家洗米、做腊八粥。新华社发(谢剑飞摄)

“亚春啊,开门。”听到是刘长宇的声音,虽然跛着腿,曲亚春还是赶上几步来打开了门。

“这是我特意在村长家用大锅给你煮的,可黏糊了,快趁热吃。”刘长宇说着,就盛出了两碗。腊八粥的热气缓缓升腾,小屋暖和了不少。

这几年,在刘长宇的帮助下,曲亚春了解了不少扶贫政策,按照要求,享受了低保金、残疾补贴、取暖费、产业分红等多项帮扶政策。2018年底,曲亚春顺利脱贫,年收入达1万多元。

“刘哥还自己掏腰包,替我装修房子,我家的冰箱、洗衣机也都是刘哥帮添置的。逢年过节总来看我,他就是我的亲哥哥!”曲亚春说。

在黑龙江省抚远市浓桥镇新海村,贫困户曲亚春(左)和帮扶人刘长宇在家中一起吃腊八粥。新华社发(谢剑飞摄)

在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镇北红村,白雪覆盖村落,炊烟袅袅升起。62岁的刘桂英正在家里忙着洗米、泡米、烧柴、热锅……

“喂,周书记,您能到我家来一趟吗?”刘桂英的电话,是打给北红村驻村第一书记周广新。

刘桂英的老伴儿已经去世十多年了,这些年都是她一个人生活。老伴儿生前患有直肠癌,为治病欠下很多债,刘桂英被确立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9年对刘桂英来说不同寻常,村里给建档立卡贫困户修缮了房屋,刷了墙面,更换了门窗和屋顶。但由于刘桂英所住的是老式木刻楞房,屋子里有个地窖,最近几天走过地窖,总会咯吱咯吱响,不知道怎么回事。

没一会儿,周广新和驻村工作队队员陈赓就进屋了。听了刘桂英的诉说担心,陈赓和周广新二话没说,麻利地把地窖板打开,钻了进去。陈赓发现,因为地窖阴冷潮湿,地窖的横梁有一处裂纹。他拿出手机仔细地拍了照片。

周广新则给镇里维修队打电话,约了维修时间。“等天气转暖,连地板带横梁全给您换新的。这期间走路,注意绕开这个地方。”周广新说。

见他们转身要走,刘桂英从灶台上端出刚刚熬好的腊八粥:“你们为我们的事操了不少心,每天那么忙,也没时间熬粥,就在这儿尝尝我的手艺。”

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镇北红村贫困户刘桂英,将做好的八宝粥送给扶贫干部表达自己的谢意。新华社记者杨思琪摄

三个人边吃边聊,刘桂英知道自己成了“出工首富”。去年,为改善村居环境,村里鼓励村民特别是贫困户上街劳动,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出工一次105元,刘桂英累积出工108次,工资多达11000多元。

“这么说我不是孤独老人,是为村里做事儿的大忙人!”靠自己脱贫致富,刘桂英笑得合不拢嘴,说:“享受到好政策,脱贫的日子,就跟这粥一样甜!”(参与采写:齐泓鑫、姜贺轩、谢剑飞、孙晓宇)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