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访谈

    代表委员履职记丨全国人大代表黄久生:以前忙着乡亲富,如今操心富家乡

    来源:大河报     时间:2022-03-02

0
  • 导读:

    全国人大代表黄久生(资料图)工地现场黄久生(戴红帽者)和工友们在一起从村里到镇里,黄久生(左前穿蓝衣者)连续多年在春节前为乡亲们送年货。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蔡君彦文受访者供图  “我是来自大别山革命...

全国人大代表黄久生(资料图)

工地现场黄久生(戴红帽者)和工友们在一起

从村里到镇里,黄久生(左前穿蓝衣者)连续多年在春节前为乡亲们送年货。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蔡君彦文受访者供图

  “我是来自大别山革命老区信阳的一名农民工……”2019年3月8日,对全国人大代表、潢川县驻郑州农民工流动党工委书记黄久生来说,终生难忘:在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他有幸与总书记面对面作汇报,自我介绍时不无自豪。

  时光飞逝,黄久生这几年的履职经历丰富多彩。他继续当好农民工带头人,带领大家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在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中,也经历着把农民工兄弟从“带出来”打工挣钱,到“带回去”返乡创业的转变。

  爱心回报一做就是36年

  黄久生一直延续着爱心回报乡亲的“习惯”,惠及的人越来越多。

  春节前,他都要返乡做一件很重要的事——回去看望乡亲们,给大家送上贴心年货。这个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一直对最艰辛日子里父老乡亲施以援手感恩在心,并用行动践行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虎年春节前也一样。每户8斤肉,50斤米,一件棉衣,是他为双柳树镇700多户孤寡老人和特困户送上的过年礼物。

  从1986年开始,黄久生用外出打工省吃俭用攒下的两三千元买了香蕉、核桃等礼物带回村,回报乡亲们,到后来带着棉衣、棉鞋、棉被等答谢乡亲们,至今他的爱心善举从未间断,从村里做到了镇里,一做就是36年。

  扶贫先扶智。为助力家乡教育,他在家乡双柳树镇设立奖助学金,每年向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已帮助400多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并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

  他的爱心善举还有很多:发生疫情,他慷慨捐赠助力防疫;洪灾出现,他带头捐款捐物,奔赴一线抗洪救灾;为改善家乡基础设施建设,他把水泥路修到了村里的每家每户,还给乡亲们安上了自来水,在村头建起了文体广场……黄久生一直通过自己的努力,坚守回报家乡父老、回报社会的初心,觉得踏实、心安。

  “带出来”“带回去”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在黄久生看来,就业是非常有效、直接的脱贫方式。

  正因如此,他背着一床被子从地少人多的信阳老家,到郑州打工立住脚后,积极把家乡的农民工兄弟带出来,组建一支建筑劳务队,带着大家一起靠着劳动过上好日子。跟着他干的农民工兄弟,从当初的几十人到现在的1.6万多人。

  设在郑州的潢川县驻郑州农民工流动党工委,更是成为流动党员和农民工兄弟的“娘家”,帮助大家对接用工需求,排忧解难,感受到党的温暖。

  据黄久生介绍,多年来,他累计带领40万人次农民工实现务工增收,通过在工地开办农民工夜校、传帮带等举措,让大家吃上技术饭、拿了高工资,每年为家乡带回8亿多元的劳务收入。

  老年人和残疾人多、技术人员多、农民工收入多——在黄久生负责劳务的多个工地上,这“三多”背后,跟他积极推动技能培训密不可分,帮助大家提升技能,实现增收。其中,曾因胳膊不幸卷入机器、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李光群,被黄久生带到工地后,通过学技术当上了安全员,工作认真负责,每个月工资七八千元,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之前,我觉得有义务把家庭贫困的老乡带出去,带领大家靠打工、靠劳动致富。大家在外打拼这么多年,挣到钱了,也学到技术了,现在家乡各级党委、政府给予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支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让大家更有底气,我觉得也应该把一些农民工兄弟带回去,支持乡村振兴。”黄久生接受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初跟着他出来干的余保林,返乡建起了花木基地,在家乡种植蝴蝶兰等花木,远销全国多地;农民工高兴中回到家乡,建起了食品加工厂,生产的大别山麻鸭也很畅销。

  这几年,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黄久生个人先后投入2800万元,流转土地两万多亩,引导、支持部分有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并成立了合作社,通过加快花木、茶油基地建设,吸收贫困户进基地务工,带动126户贫困户顺利脱贫。同时,在基地周边区域创建油茶旅游核心区,以茶代旅,以旅促茶,还筹资260多万元发展大棚蔬菜、草莓等产业,帮助更多人致富奔小康。

  持续关注乡村振兴

  作为来自基层农村的全国人大代表,这些年,黄久生履职重点关注乡村振兴,提出了《关于取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级别称号评定名额限制的建议》等建议,并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积极回复。他本届履职的“成绩单”中,包括25件建议、19次调研、13次发言。

  “我将持续关注乡村振兴。”黄久生表示,他今年准备的建议包括《关于着力解决乡村振兴工作中农村人才短缺问题的建议》,以及《关于加强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欠薪问题治理工作的建议》等。他期待着,能通过激励措施,吸引专业人才愿意到农村贡献力量,也希望从进一步规范工程建筑领域监督管理,从源头上治理农民工欠薪问题……

  “人才回乡创业,能大大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我从基层来,将始终坚守‘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履职初心,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把群众心声带上两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对黄久生而言,从多年前带着农民工兄弟外出打工挣钱,到现如今引领部分农民工兄弟返乡创业,心底那份对乡村和乡亲的深情,历久弥新。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