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访谈

    于无声处谱壮歌

    来源:人民公安报     时间:2021-06-30

0
  • 导读:

      原标题:于无声处谱壮歌  记公安部退休干部、我国防爆安检事业创始人和奠基者刘辛  人民公安报记者袁猛  在公安部离退休干部局大观园活动站一所活动室,公安部退休干部刘辛手中拿着一沓老照片,向记者一一...

  原标题:于无声处谱壮歌

  记公安部退休干部、我国防爆安检事业创始人和奠基者刘辛

  人民公安报记者 袁猛

  在公安部离退休干部局大观园活动站一所活动室,公安部退休干部刘辛手中拿着一沓老照片,向记者一一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刘辛1936年12月出生,参加公安工作后,在防爆安检战线上默默奋斗了数十年。第一个在首都机场实施系统规范防爆安检,第一个在国内大型庆典和比赛活动中实施防爆安检,第一个在重要外事活动中实施全面安检……在他的带领和倡导下,我国防爆安检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于无声处谱壮歌。他是我国防爆安检事业的创始人和奠基者,被誉为“中国防爆安检第一人”。

刘辛近照。人民公安报记者陈路坤摄

  角落:我们的工作在幕后

  看着各项重大安保活动中留下的珍贵照片,85岁的刘辛回忆着数十年前的往事,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在刘辛眼中,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惊心动魄不为人知的故事;每一次活动平安举办的背后,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

  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广西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历次大型庆典活动;澳门回归5周年,香港回归10周年庆典;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东盟会议、奥运会……在当时全国所有重大活动防爆安检工作中,都能看到刘辛的身影。

  “我们的工作在幕后。”刘辛介绍说,安保工作因其特殊性,需要前期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工作中,他们很少穿警服。

  便装,不掩忠诚本色。在刘辛数十年的公安工作生涯中,重大安保活动不胜枚举。刘辛和同事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经受住了考验,圆满完成了各项重要任务。

  严谨:不放过任何细节

  防爆安检工作责任大、压力大,容不得丝毫放松和懈怠。

  “活动开始前,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我们都不能放过。”在重大安保活动中,刘辛都亲力亲为、一丝不苟。

  有一次重大安保活动,为了查清一个布满蜘蛛网的讲台阶梯内部是否安全,刘辛坚持打着手电,从一头爬到了另一头。“出来时,灰头土脸的。”刘辛表示,任何角落只有亲自检查过,才能放心。

  1973年,我国防爆安检工作才正式恢复,公安部也于同年专门建立了防爆安检小组。从那时起,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环境多么复杂,“万无一失、一失万无”就成为了刘辛工作的座右铭。

  忠诚:我要一直跟党走

  一次大型安保活动中,晚上12点,刘辛所在的安保组得到线索,在一个房间窗户处有一个定时炸弹。刘辛和同事立即赶往现场,发现了一个塑料包,能清晰看到包内的钟表和雷管。

  千钧一发,安保组排爆人员迅速将炸弹拆除。当时距离炸弹爆炸预设的时间就差5分钟。“现在想想也是后怕。”刘辛坦言。

  男儿铁石志,总是报国心。即使有危险,甚至有牺牲,刘辛依然坚守在防爆安检第一线。1955年10月7日,刘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始终听党话、跟党走。”

  “13岁入团,19岁入党,无论在任何工作岗位上,我都始终坚持党性,为党和国家作出贡献。”刘辛有些哽咽。

  除了日常工作,刘辛还先后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等授课,还编写了《爆炸现场指挥与注意事项》《火炸药探测技术》等教程,培养了一大批防爆安检专业人才。

  1997年退休后,刘辛并没有停下奋进的脚步。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交流研讨……刘辛仍然在我国防爆安检事业中发光发热。

  “我虽然老了,但只要我还能工作,我就会为防爆安检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刘辛庄重地说。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