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访谈

    全国人大代表廖华歌:建议修建淅川移民精神文化大剧院

    来源:顶端新闻·大河报     时间:2021-03-11

0
  • 导读:

      全国人大代表廖华歌 受访者供图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郭兵实习生祁则铭  本报讯南水北调关键在移民,为了送水北上,淅川数十万民众千里迁徙,形成了“大爱报国,忠诚担当”的淅川移民精神。  鱼关是位...

  全国人大代表廖华歌 受访者供图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郭兵实习生祁则铭

  本报讯南水北调关键在移民,为了送水北上,淅川数十万民众千里迁徙,形成了“大爱报国,忠诚担当”的淅川移民精神。

  鱼关是位于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河南一侧的临江山村。2009年,800多位鱼关村民离开世代生活的村落,以移民的身份在200余公里外的陌生土地上开始新生活。

  鱼关是一个整体被移民的村庄,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廖华歌认为这个小山村,承载着不朽的移民精神。

  从2010年开始,由南阳市文化界发起,众多作家、艺术家、企业家、爱心人士参与,旨在保护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而栽植“南水北调移民纪念林”的行动在鱼关村展开。经过10年的栽种,使如今的鱼关已树如伞盖、花似云簇、水净如镜。

  廖华歌认为,为了更好地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弘扬传承移民精神,对鱼关这一南水北调精神地标、移民精神发源地、库区移民心灵家园,相关部门应尽可能给予一定的协调支持和配套帮助。为此,廖华歌建议,修建一座鱼关“淅川移民精神文化大剧院”,使鱼关基地发挥更大的社会影响力。此外,应整合资源,把鱼关村纳入南水北调干部学院统筹管理,使移民精神真正起到教育培训作用,从而得以更好地弘扬与传承。

  据悉,淅川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馆、南阳市移民教育基地加上中共淅川第一支部纪念馆,这样“两馆一基地”已经形成了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移民精神教育培训、主题党日活动,以及文艺工作者、大中专院校及中小学师生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为品牌教育培训服务。每年的清明节、农历十月初一、春节及五一、十一、寒暑假,都有大量移民及关注丹江移民和南水北调的人士到此瞻仰。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