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老人与汴绣的情缘
来源:每日新闻网 时间:2018-10-22
导读:
上世纪40年代,一个六岁的小女孩从母亲手中接过了她们赖以生存的绣花针,从此她便和汴绣结下了一世情缘,这个女孩就是今年83岁的汴绣皇后——王素花。汴绣起源于宋代都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距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
上世纪40年代,一个六岁的小女孩从母亲手中接过了她们赖以生存的绣花针,从此她便和汴绣结下了一世情缘,这个女孩就是今年83岁的汴绣皇后——王素花。
汴绣起源于宋代都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距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一根细细的绣针,数缕多彩的丝线,在一双巧手的上下翻飞中,美便凝固在一方绣品上。上世纪40年代,在距离开封不远的封丘县潘店集村,一个六岁的小女孩从母亲手中接过了她们赖以生存的绣花针,从此她便和汴绣结下了一世情缘,这个女孩就是今年83岁的汴绣皇后——王素花。
王素花幼年时家境贫穷,母亲靠着帮别人做针线活维持生计。在母亲和外婆的影响下,她从小痴迷刺绣。14岁时,王素花才来到学堂,当时的她连个名字都没有,是教书先生给她取名为王素花,而这个名字她绣了一辈子。
1957年开封绣花合作社成立招工,此时21岁已结婚生子的王素花,听说这个消息立即跑去报了名,成了一名每月只有4元工资的绣工。当时还有一份工作每月可以拿到21元,可爱刺绣如痴的王素花却说能将自己喜欢的事干成工作,没有比这更好的了。从此王素花如鱼得水,在姥姥和母亲那里学到的绣花技艺都派上了用场,3个月后她就被破格提拔为刺绣车间副主任,不久又先后担任主任、厂长等职务。图为王素花家中的存线。
1959年,王素花带领绣工在继承宋绣针法的基础上,创造出了14种新针法。经过100多个日夜艰苦奋战,中国第一幅《清明上河图》绣品被送往北京,王素花特邀参加国庆十周年观礼。回忆起那段往事,王素花说当时自己的家离厂不到50米,儿子才只有几个月大,可在加班赶制绣品的三个半月里,王素花一次家也没回过。
王素花骨子里有一股犟劲儿,当年和她一起进厂的绣工有300多个,后来和她一起坚持下来刺绣的姐妹只剩下三两个人。如今,王素花是恢复汴绣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作品充分表现了汴绣古朴典雅,工艺精细,层次分明,生动逼真,立体感强的风格。除了汴绣作品,她还绣鞋面、绣衣服,绣枕套,多年下来她凭着眼力,不用尺子就能一次裁好需要的布。
刺绣要求采用不同粗细的线进行绣制,其中劈线在刺绣中是很重要的一环。王素花刺绣用的是非常柔软的天然蚕丝线,至今她仍然可以将一根蚕丝线劈成16丝,最细的线肉眼都难看清楚,足见其精细之极。几十年来,不施粉黛的王素花对自己的双手却呵护倍加。为防止手干裂粗糙导致刺绣时挂线,她一直用油脂肥皂洗手,一到秋天就开始带上手套,所以直到现在她的手依然光滑细软。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