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访谈

    “当代愚公”杨新民痴心修路35年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时间:2020-11-27

0
  • 导读:

     □本报记者李躬亿通讯员宇娇  愚公移山的故事我们都听过。而老杨,就是现代版的“愚公”——太行山下、王屋山旁,开辟出一条60余公里的高速公路,自此天堑变通途。  同事说他是“路痴”,爱人说他是“路”的丈...

 □本报记者李躬亿通讯员宇娇

  愚公移山的故事我们都听过。而老杨,就是现代版的“愚公”——太行山下、王屋山旁,开辟出一条60余公里的高速公路,自此天堑变通途。

  同事说他是“路痴”,爱人说他是“路”的丈夫,女儿说“路”才是他的孩子。

  他,就是现任河南省济源至洛阳西高速公路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新民。

  他坚信:往前走,就能蹚出路、修好路

  1963年出生的杨新民是虞城人,从河南省交通学校公路桥梁专业毕业后,他来到商丘地区公路总段从事道路建设,从此,便与修路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提升自我,老杨在职期间攻读了同济大学道路专业,对道路桥梁的修建技术有了更全面的掌握。2004年,老杨走马上任参与洛阳西南绕城高速的建设工作,作为项目副总经理他长期驻扎在工地一线,带领技术人员攻坚克难。这是老杨交通生涯中修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

  2013年4月,老杨被任命为河南省济阳高速公路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负责济(源)阳(城)、济(源)洛(阳)西两个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尤其是济阳高速公路,被誉为当时最难修的一条跨省界高速。不足20公里的公路,桥隧比高达80%,需建设10座隧道,隧道单洞总长度超过24公里。

  “遇到困难不可怕,怕的是后退当逃兵。跟困难斗,我们只要往前走,就能蹚出路、修好路!”老杨说。在老杨的带领下,高速公路提前10个月建成,于2019年12月通车。而济洛西高速也将在2020年年底实现建成通车。

  他执着,修路是他人生事业的全部

  长年累月战斗在工程一线,老杨晒黑了、累瘦了,身体也在不知不觉间大不如以前。但老杨眼神中的那份执着、身体里的那份坚毅始终如一。

  老杨回家时老伴经常心疼地责怪“家里的事从不上心,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还尽是工作上的事”。老杨的女儿则更加直白:“爸爸的孩子不是我,高速公路才是他的亲孩子。”

  多年来,老杨写下了一份令人惊叹的答卷:济阳、济洛西高速公路项目取得交通系统项目样板工程12个、省级样板工程4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个、实用新型专利10个,助力绿色公路技术研究课题4个。

  他笃定,用坚毅的脚步把长路丈量

  “人在做,天在看,我们做高速工程的,做的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是常挂在老杨嘴边的一句话。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大年初五,在取得属地同意后,老杨迅速赶到工地部署抗疫战斗和复工复产。2月底,老杨克服各种困难,带领济洛西项目全线实现了复工复产,是全省首批复工复产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组织给了我机会,让我在退休前画一个圆满的句号。”老杨经常自豪地说,他心中有一个梦想要圆,当初他修的第一条高速是洛阳西南绕城高速,而济洛西高速通车后,正好和他修建的第一条高速连接在了一起,相当于是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今年7月,在长期的“白加黑”“5+2”工作模式下老杨经常头晕、低烧,浑身乏力,大伙都劝他去检查检查,可是他总是以忙于项目的各项事宜推托。直到9月份,同事们几乎是和老杨的爱人一起“绑架般”把他送到医院。但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老杨心却仍牵挂着项目,面对前来看望的同事,第一句话总是:“项目咋样了?有什么问题没有?”

  “八千里路云和月,跃马关山竞风流”正是老杨和他的战友们的真实写照。35年来,老杨爱公路、建公路、护公路,始终奋战在交通工程建设一线。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