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群众来信

    火焰与惊雷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22-02-15

0
  • 导读:

     □詹丽  铁花照亮半个天空,豫南罗山小城的居民倾城出动。  1983年,我从百里外的乡下来县城读初中,正月初八开学,因舍不得路费,元宵节就没有回家。打铁花是罗山元宵节保留节目,天没黑,街上早已是人山人海...

 □詹丽

  铁花照亮半个天空,豫南罗山小城的居民倾城出动。

  1983年,我从百里外的乡下来县城读初中,正月初八开学,因舍不得路费,元宵节就没有回家。打铁花是罗山元宵节保留节目,天没黑,街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也不知道打铁花的队伍从哪条街来,街两旁为元宵节扎的灯笼亮了好半天,脖子都望酸了,打铁花的还没来。终于,从北街完小那边传来锣鼓声,人群向那边涌动。铁花打起来了,在半空中炸开。我第一次看打铁花,心想铁花落在头上烫人咋办?可那些人不怕,还使劲往前挤。这样跟着人潮跑不是办法,看不清铁花是如何打的。于是,我在远处找个地势很高的门市部,靠着窗外铁栏杆观看等待。

  长长的队伍洪水般漫过来。最前头是两只漂亮的舞狮,人们只给狮子驱赶出一小片空地,舞狮人空有一身武艺无处施展。后面是一张一合彩绸扎就的河蚌,然后是拿着破扇子的大头罗汉和五彩旱船,担旱船的走得妖娆,那是男扮女装的粗壮“小媳妇儿”,以及旁边瘦高戴礼帽的撑船大叔。那时我在生活中见到的人多是粗服乱头,看河蚌中化妆的鲜衣美女,觉得仙女就该是这样子的。

  熬铁水的炉子抬过来了,它走一段停一下。我两只手死死扯着铁栏杆,才不至于被挤倒。哦,看清了,一个青筋暴露的赤膊老男人,棉裤上系根暗红色老腰带,舀一勺赤红铁水,一泼,对面另一赤膊壮汉用木板使劲往空中击打,配合默契,一气呵成。满天的火树银花,绚烂至极。瀑泄着,星舞着,金花开着,火雨落着。铁水的暴风骤雨,我使劲缩着脖子,但铁花落下来,确实不烫。打铁花者用神奇的双手,把液体的铁,浇灌培植,绽放到天幕。铁的梦幻和灵魂,喷薄而出。多年后,听说那一帮打铁花的老人陆续去世。世间再没人能打出那么美那么震撼的铁花了。

  我家所在的村子,元宵节前后,经常是雨雪天气,很远的地方传来舞狮队锣鼓声,我们循着声音在田野里奔跑,奔跑在泥泞田埂上,鞋上沾满泥巴,恨不得有八斤重。激越的锣鼓,在冬天树林广阔、炊烟宁静的田野上召唤着我们,翻过一座山岗,我们跑到喉咙冒烟心口发疼,大口呼着白气。我们跟在舞狮队后边,从一个村子追到另一个村子,一跑一天,也不吃饭。

  舞狮队快到我们村子时,远远地,父亲已在村头放起二踢脚,罗山方言叫它“两响”,咚、哒,表达着高远的热情。父亲是拿工资的乡村教师,每次都是他第一个出来放炮,一直放到舞狮队进村到各家各户表演。每到一家大门口,户主都要在门前燃放一条挂鞭,热烈的狮子能带来幸福吉祥和红火的财运,谁不喜欢呢?

  村民有的早早在堂屋摆好方桌和板凳,有的在高高门楼前吊起用红纸包好的“封子”,封子里一般包糖果或香烟。狮子玩方桌有讲究,老年人一般是看狮子在方桌板凳上下腾挪和喊彩人的门道。小孩子是跑着看热闹。舞狮队的喊彩人有真学问,还接地气,他要根据每家每户具体情况,现场编一段吉祥祝福和彩头喊唱出来。锣鼓点儿的节奏,喊彩的起承转合如京剧唱段儿,有固定行腔和格式。对我来讲,如果有乡音,那就是用罗山地道方言,喊彩和唱皮影戏的长腔儿。它早已浸透骨髓,那是我血液中的河流,没有人知道它的幽微与宽阔。

  元宵节正赶上我们村逢集,街上摩肩接踵水泄不通,都是带家人孩子来看玩狮子的。一条街,被踩得稀泥巴黑水长流。大人心情好,孩子趁机可买两根甘蔗或几盒摔炮儿。舞狮队喜欢元宵节在街上舞狮,街上做生意的,包的“封子”要比村里人家更丰厚。每年,小街上的两家国营单位供销社和粮店,它们门前的舞狮都是重头戏。粮店,实际上是粮管所加粮库,大门高大气派,是20世纪80年代初小街上最豪华的建筑,大门上方高高吊着红彤彤沉甸甸的“封子”,里面除了香烟,还有几张崭新的十元大钞。每年都是刘湾的几个老年舞狮高手,艺高人胆大,才敢来摘这个“封子”。舞狮队几个人边舞边叠起罗汉,外加狮嘴里伸出的一段铁丝钩子,才能艰难摘下这重礼。我看得屏息凝神又胆战心惊,惊险时吓得捂住眼睛。

  听说邻县苏河镇的舞龙又长又好看,有一年,生产队的几个大孩子带着我们几个跟屁虫走三十多里路,元宵节夜晚,去苏河看舞龙。

  月光下,沙石马路边小山上,依稀有未融化的雪团,我们扛着棉袄,走得满头大汗。远远听见敲锣声,可以望见小镇灯火了。等我们跑到地方,舞龙已结束了。我哭得直跺脚。大孩子埋怨说就怪我们走得慢,下次打死也不带我们了。舞龙队,用木棍高高举着威武的龙头和长长的龙身,打着一串火把,漫延在田埂上。不知道他们要去哪里,我们只是跟在队伍后面,一直走啊走。高亢激昂的锣鼓声,仿佛是叫醒春天和大地的惊雷,蜿蜒的火龙,是夜空深处不灭的闪电。

  很多年过去了,无论黑夜如何漫过我的头顶,故乡那随着田埂弯弯曲曲的火龙,一直是我取之不尽的梦幻,是我童年的火焰与惊雷。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