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洛阳地铁与历史文物“同框” 如何保护文物资源不受影响?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1-03-29
导读:
□河南日报记者郭歌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王雪娜河南日报通讯员孙志军 3800年前,二里头,中国最早的城市干道路网和二轮车遗迹,塑造出最早中国的“都市范本”。 3800年后,洛阳城,25公里长的地铁1号线,串起了...
□河南日报记者郭歌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雪娜 河南日报通讯员孙志军
3800年前,二里头,中国最早的城市干道路网和二轮车遗迹,塑造出最早中国的“都市范本”。
3800年后,洛阳城,25公里长的地铁1号线,串起了千年古都的城市繁华。
站厅里,现代快车“飞驰而过”;厚土下,千年文物“沉睡已久”。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大市,如何统筹好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让地下埋藏的众多历史文物“安稳沉睡”,成为洛阳地铁建设的重点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建设之初,洛阳市委、市政府就明确指出,要统筹好地铁建设与文物保护。在地铁建设工程筹备阶段,专家便针对地铁线路与文物所在区域位置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有限元仿真模拟对地铁运行产生的震动影响进行分析。
洛阳市文物局相关人员表示,洛阳市文物局参与到洛阳地铁建设过程当中,深入开展文物考古勘探及发掘工作,对洛阳地铁1号线、2号线一期工程沿线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区段提出针对性建设施工建议。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加大了对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区域的地铁埋深,将对文物产生的影响降至最小。“部分区域的地铁埋深达15米~18米,这样就可以完全避开文物层。虽然投入大了些、工程量大了些,但能把这些文物保护好也值得。”洛阳市轨道交通集团公司负责人介绍。
地铁投入运营后,所产生的震动有可能对文物造成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洛阳地铁在建设之时全力做好“震源控制”这一关键环节。洛阳市轨道交通集团公司负责人说:“我们在地铁部分区段使用厚度35cm的加强配筋管片,同步注浆并加强二次注浆以提高隧道刚度,减少地铁震动对文物建筑的影响。”
洛阳市轨道交通集团公司负责人表示:“在地铁1号线、2号线沿线10处典型文物遗址点,我们设置了高精度实时震动监测评估系统,用于监测施工和运营阶段震动,尽量将震动降到最小,使文物得到最大限度保护。”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