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群众来信

    温县西张计村问粮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时间:2020-12-10

0
  • 导读: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王泽远宋朝冯佳志  (一)  隆冬。  南方人说冬天的河南有两块绿地:一块是蒜苗,另一块就是麦苗。  12月5日,70岁的王丙科骑着他的电动车去村南的地里看了看,那块6亩的垆土地差不多能...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泽远 宋朝 冯佳志

  (一)

  隆冬。

  南方人说冬天的河南有两块绿地:一块是蒜苗,另一块就是麦苗。

  12月5日,70岁的王丙科骑着他的电动车去村南的地里看了看,那块6亩的垆土地差不多能耩麦了。

  早已过了麦播时节,当日最低温度是零下2摄氏度,能种能收吗?

  王丙科:“没事,下种量大点,35斤;种上后盖上地膜,开春麦苗就撵上了,产量会受点影响,亩产千斤还没问题!”

  不管想多少办法,他的地也要绿起来。

  (二)

  王丙科是温县武德镇西张计村村民,从西张计向南20公里就是黄河。

  王丙科租种了村民120亩地,其中的6亩,秋季种了晚茬萝卜,前几天才卖完,为了不让地闲着,还要继续种小麦,除去多下种,盖地膜一亩地还要花30块钱。

  珍惜每一寸土地,是西张计人的传统;种好地,多打粮是他们的心愿。

  王丙科:人勤地不懒,赶紧点。

  (三)

  西张计是个大村,地少。

  全村2580口人,共有2000亩土地。村南有1100亩坚硬的垆土地是一等地,村北有500亩沙壤地是二等地,再向北翻过沁河大堤还有不在可耕地亩数的400亩河滩地,差。

  村民侯廷贵:人多地少,吃饭要紧,西张计人历来重视种粮。你看,院墙边有一绺地都栽上油菜了。

  从1980年包产到户,到分田到户,再到土地30年不动,西张计坚守了中原传统农耕一年两季的种粮传统。

  (四)

  变化也是有的。

  焦作市卫生计生监督局驻村第一书记宋武说,原来是一家一户耕种,现在村里的地流转了70%,种粮大户有七八个。

  除了王丙科,66岁的王应智种600亩,57岁的王俊海种130亩,49岁的王铁印种100亩,46岁的崔银旺种120亩,44岁年龄最小的乔小武种240亩,72岁年龄最大的王瑞生“种不动了”,还剩下25亩。

  村南的一等地年流转费每亩800元出头,村北的二等地每亩700元,河滩地每亩500元。

  (五)

  温县是河南粮食主产县、高产县。西张计村2019年小麦亩产在1200斤以上,玉米亩产超过1500斤,全村当年的粮食总产超过500万斤。

  按平均每人每天消耗一斤主粮算,西张计村生产的粮食足够一万人吃一年,而西张计村只有2580口人。

  王瑞生家在当地面粉厂存有3000多斤小麦;王丙科家里的粮仓里也有3000斤小麦,临街的房子里还有十几袋麦子,大门外是一大摊晾晒的玉米。

  村中街道上到处是成垛的玉米穗在风干。

  王瑞生:讲粮食安全,就来西张计村转转、看看!

  (六)

  垆土地能长出优质的铁棍山药。

  崔银旺今年种了20亩山药,每亩投入9000元,看目前的行情,一亩地能卖13000元。但“投资大、操心多、不划算”!

  还有种菊花和地黄的,但市场行情难料,挣钱不挣钱天知道。

  王丙科:十年前合伙种山药我们三个人赔过50万元,以后我就老实种粮了,挣钱不多,稳当!

  前几年一个外地人来包垆土地种山药,90亩山药一年赔60万元。

  王应智:产业结构调整在西张计村有点水土不服。

  (七)

  12月5日玉米收购价是每斤1.24元,已经超过了小麦;往年5分钱一斤的白菜,地头价是每斤2毛钱,萝卜每斤1毛8分钱;大葱更牛,地头价一斤2.4元。

  乔小武:别看有疫情,今年风调雨顺,玉米一遍水都没浇照样丰收,庄稼种啥成啥。

  王丙科的4亩大葱早前就地卖了:一亩一万元。

  村干部说今年种粮一亩地纯收入1000元没有问题,几个种粮大户商量了一下,不想露财:说纯收入400多元比较合适。

  这些人职业种粮都在十年上下了。崔银旺:十年里好像只有2017年吧,不挣钱,勉强够本。

  (八)

  为了种粮,王应智在地中间搭了彩钢瓦棚,放机具、种子,自住。

  王应智:刮风下雨了,我半夜里还要起来去地里转转。

  黄河北多春旱,小麦返青、抽穗、灌浆都要浇灌,浇地的时候,两天两夜不回家、不合眼都很正常。

  王丙科也没有冬闲,雨后进不去地,他就在家里叮叮咣咣地维修、保养农机具。

  崔银旺的电话响了,周口来的电话,说山药的事,他很强势,你在周口买的山药怪大、怪贵,你只有到我这里看看现挖出来的山药,你才知道啥是真东西!

  西张计村充满劳动精神。

  王应智:种粮的应该叫“农匠”,我是劳动模范!

  (九)

  王丙科的儿子叫王龙,45岁。

  王龙:平常都住在焦作市自己的小家,有安装管道的技术,干一天能挣四五百块钱。农忙就回来了,帮父亲干活。

  王丙科已经70岁了,王龙已经动员父亲退休,他准备接班种粮了。

  乔小武想了想:我家的农机具有上百个轮子,除了自用,这些机具每年“务工”还能有几万元的收益,比打工强!

  除了王瑞生外,其他人都想租更多地种粮。

  (十)

  种粮人有建议。

  李俊海:2011年村里的耕地实施了土地整理项目,我们渴望粮田高标准、粮食高品质、种粮智慧化。

  生产路没有完全硬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不便。

  流转的耕地没有长期合同,怕农民随时收回或者涨价。

  崔银旺:把地流转给我们的得了种粮补贴,我们真正种粮的一分补贴没有。

  王丙科:问题是问题,种粮的决心一直没变。

  2019年,温县粮食总产6.4亿斤;河南粮食总产1339亿斤,连续14年超千亿斤。

  宋武:西张计村的粮食就在这个庞大的数字中。

  点评>>>

  各级各部门都要多多问粮

  □王民选

  与其说记者是站在黄河边问粮,不如说是与农民一起与黄河母亲对话。

  问粮不能只问种粮人。农民不善于表述,他们最认的是怎么把粮食产量“打出来”,他们坚信种粮是本分和传承,他们用汗珠子混合着黄河水,承载着这个民族前行。

  要问粮,必须问“粮策”、有良策。“十四五”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是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方针,核心要义是端牢中国人的饭碗,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底线是保障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些精神要落到实处,靠的是真干实干。

  要问粮,必须自觉对照习总书记对我们的嘱托,“我们都是种庄稼出身”“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要常常自问自省,我们做得怎么样?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