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群众来信

    短视频丨悬崖上的脱贫路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0-12-04

0
  • 导读:

     一个村庄,一条盘山路;一群人,一个下山梦。  10年,13.5公里,48个人,8名党员。  他们用手和脚,在海拔1470米的悬崖上开山凿壁;  他们用血和泪,让水洪池村旧颜换新貌,踏上"脱贫路"。  与世隔绝村民...

     一个村庄,一条盘山路;一群人,一个下山梦。

  10 年,13.5 公里,48 个人,8 名党员。

  他们用手和脚,在海拔 1470 米的悬崖上开山凿壁;

  他们用血和泪,让水洪池村旧颜换新貌,踏上 " 脱贫路 "。

  与世隔绝村民开山修路

  水洪池村位于河南和山西交界处,海拔 1470 米,是中原地区海拔最高的村庄之一。

  这是一个被太行、王屋二山环抱的村子,上世纪 90 年代之前,这里与世隔绝,交通闭塞,土地贫瘠,收成微薄。水洪池村人的生活艰困,全靠政府的救济粮支撑。

  在山外工作过的村支书——苗天才,决定带领村民开山修路,改变命运。

  修路的想法是很好,但具体实施起来,才知道困难重重。水洪池村只有 50 多户人家,200 多名村民,身强力壮的并不多。

  但苗天才坚信,只要像愚公一样实干、苦干,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血泪交融 愚公路现雏形

  为了打开山门,修通通往山外的道路,1985 年 11 月,苗天才和 7 名党员带头,组织全村 16 岁至 65 岁的男劳力,一共 48 人,开始了挖山修路。

  工程的艰苦,超出一般人的想象。物资欠缺,没有现代化机械,也没有先进的工程技术。凭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惊人的毅力,村民们用最简单的工具,锤,钎,镐,錾,锨,一分一厘地撬开沉重的大山。

  当时为了尽快开凿隧道,他们依靠目测岩层走势,从山坡两头同时开凿。由于没有先进的定位技术,整整错位了两三米。

  让人更加始料未及的是,修路过程中还牺牲了两位村民。如今 30 多年过去了,在村民心中仍是一个难以愈合的伤口。

  10 年,13.5 公里,48 个人,8 名党员。失去的是年华,换来的是坦途。1995 年,通往山外的路终于修通了,水洪池村人的下山梦终于实现了。但是水洪池村海拔较高,山势陡劣,加上这条路是土石路面,每逢雨季,滚落的山石会把部分路段掩埋,村民的出行仍然存在隐患。

  道路硬化新时代百业兴

  为了彻底解决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济源交通部门分几次对道路进行了改造提升,克服了材料运输、施工用电、用水的种种困难,终于使原有道路达到了 " 畅洁绿美安舒 " 的标准。

  自从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济源市交通部门又多次拨款,用于当地盘山公路的改造提升和日常养护。

  路修好了,呼啸而来的汽车也越来越多了。

  有了蜿蜒盘旋的新路,村民们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路。水洪池村气候独特,夏季凉爽,来这里度假的人群络绎不绝,村民的小生意也做得越来越红火。

  作为抗战时期济源县政府的旧址,这里的红色基因深植土壤。将水洪池村打造成为红色旅游基地,也正在谋划实施中。

  栽成梧桐树,只待凤凰来。

  拥有丰富人文资源、矿产资源和自然风光的水洪池村,又拥有了畅通优美的大路,必将进一步放大自身优势,吸引更多人来这里投资、生活,演绎新时代脱贫致富的 " 涅槃 " 神话!

  道路通,百业兴。

  这个颠扑不破的道理在当地已经深入人心。而这条悬崖上的脱贫路,也成为新时代的愚公路,润泽着子孙后代。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