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绿色之路 建美丽濮阳——濮阳市委书记宋殿宇就生态环保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0-12-04
导读:
□河南日报记者赵力文 濮阳作为豫东北门户城市,毗邻山东、河北,是京津冀“2+26”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之一,也是黄河出豫入鲁最后一道关隘,在全省乃至整个华北平原生态环境保护中,承担着艰巨任务。就贯彻落实...
□河南日报记者 赵力文
濮阳作为豫东北门户城市,毗邻山东、河北,是京津冀“2+26”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之一,也是黄河出豫入鲁最后一道关隘,在全省乃至整个华北平原生态环境保护中,承担着艰巨任务。就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记者采访了濮阳市委书记宋殿宇。
问: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下,濮阳是如何谋划生态环境保护的?
答:濮阳因油而建、因油而兴,中原油田的开发曾为濮阳带来了得天独厚的经济发展契机。走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各种重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为濮阳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踏上新征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科学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立足变区划边缘为区域枢纽、开放前沿的战略定位,围绕建设“一廊道一枢纽,三区两基地”,建设黄河生态廊道、打造豫东北门户枢纽城市,建设北金堤生态涵养发展区、绿色高效农业发展示范区、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区,建设新型化工基地、陆上风电设备先进制造基地,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积极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着力打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濮阳。
问:在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中,濮阳市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
答:一以贯之坚持“准”“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逐步探索形成了治污新路径。
突出“准”。在全省率先建成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接入全市16个系统7500万条环境信息数据,为1580家涉气企业安装“智能电表”,为环境执法监管装上了“千里眼”。对重点区域精准溯源、靶向治理,深度排查污染源,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尘降、污减”。对57个重点行业进行绩效分级,实施“一厂一策”差异化、精准化管控,避免“一刀切”。着力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全面推进“气化濮阳”。
彰显“狠”。先后颁布实施《濮阳市马颊河保护条例》《濮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濮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濮阳市散煤污染防治条例》,为依法治污提供遵循。狠抓环境监察执法,今年以来出动执法人员2.4万人次,检查企业1.1万余家次,重罚违规企业1220万元。坚持“谁污染、谁负责、谁赔偿”,持续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今年6月5日,全省首例由地市级人民政府作为原告提起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在濮阳开庭,彰显了我们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良好生态环境的决心。
问:作为沿黄城市,在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方面,濮阳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立足黄河。建设水质自动监测设施,建立超标预警机制,实现黄河及其支流水质时时处处监控。开展黄河河道治理,实施“二级悬河”治理工程8.3公里,改造险工控导21处、道坝195垛,完成黄河堤防标准化建设144公里。开展157个入河排污口摸底排查,实施“一口一策”综合整治。
着眼流域。金堤河是黄河下游重要支流,沿河两侧曾经有很多养殖场,对金堤河造成较大污染。我们强力推进金堤河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河道环境得到彻底改善。积极打造的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休闲旅游胜地。完成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三年规划12个安置区建设任务,2.9万人喜迁新居。
保水固土。改造提升渠村、彭楼等9处大中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341万亩,2019年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40.2%。建成黄河生态防护林2.5万亩,森林公园15个、森林乡村86个、森林驿站23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5%,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问:在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濮阳如何走出绿色发展的路子?
答:突出绿色生态。依托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和黄河、金堤河等,打造生态廊道、城市绿肺,推进黄河生态涵养带、金堤河生态涵养带、黄河故道防护林带和都市生态林业圈“三带一圈”建设。
突出绿色发展。树立“含绿量”就是“含金量”理念,严把环境保护关口,守住产业选择底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一基五链三集群”,建成投产盛通聚源聚碳酸酯等22个高质量项目。紧抓白色污染治理试点城市建设机遇,不断壮大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
突出绿色生活。着力推进生活方式转变,引导公众树立绿色生活理念,积极使用清洁能源,使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强化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开展全民城市清洁活动,推广垃圾分类,弘扬生态文明新风尚。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将继续秉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定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