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字画

    小而美的“城市考古”有意义

    来源:吉林日报     时间:2022-02-24

0
  • 导读:

    本地游、近郊游日益受青睐,“城市考古”走红。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就有一群人“有文化的轧马路”,深入城市的边边角角,用脚步丈量街道,感受历史文化,留住城市记忆。通过“城市考古”,许多人重新认识所生活的城市...

本地游、近郊游日益受青睐,“城市考古”走红。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就有一群人“有文化的轧马路”,深入城市的边边角角,用脚步丈量街道,感受历史文化,留住城市记忆。通过“城市考古”,许多人重新认识所生活的城市,补充认知,留存记忆,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会向别人讲起,城市的新老故事就由此流传了下去。

爱上一座城市,有万千理由。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因为美食多,流连一座城;因为其间的底蕴,不愿意再离去,等等。无论什么原因,不外乎人们对城市一个方面或更多方面的认可。小而美的“城市考古”本地游,就是培育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一场“有文化轧马路”行走下来,城市对大家而言,不再是冷漠的水泥森林,让居于斯的人们,发现了城市的美好、动人的力量,从高楼大厦背后,产生了对城市的高度身份认同。正是这样的原因,参加“城市考古”活动的,有所在城市的“土著”,也有渴望对工作生活之地有更多了解的外来者,从而让人们有自己的理由爱上一个城市。

认同基于了解,基于对城市文脉的梳理。通过设定的路线,发现城市隐藏的故事,按照时间顺序,把这些文化故事串联起来,能够了解一个城市的变迁历程。“城市考古”让普通人不仅看到城市的繁华,也能发现这繁华背后的由来,发现街头巷陌原来这么有意思、这么有历史。对城市有更多了解后,人与城的感情也加深了。

许多老建筑都是开放的公共资源,任何人借助资料就可以了解那些知识点。“城市考古”的功效,不仅是通过线路开发,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普通人去理解城市,还包括观察地形(坡道、沟渠、岸线)、物质空间(建筑、物件、公共设施),以及与生活在其中的人互动,感受城市的日常,理解城市的规划设计、发展理念。有报道说,不少方面开始主动找到“城市考古”者,寻求保留建筑历史风貌的建议,这对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不无裨益。

显而易见,“城市考古”的结果,不只是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照片。寻找那些在城市里默默闪光的隐秘角落,让更多人认同城市、爱上城市、保护城市文化、推进城市理性发展,是“城市考古”的更大意义和价值所在。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