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华:在“天然布局”中探寻美的真趣
来源:中国文化报 时间:2022-01-11
导读:
原标题:徐明华:(引题)在“天然布局”中探寻美的真趣(主题)中国文化报记者李百灵“徐明华先生对艺术的真诚,对伟大自然的真情,对教育事业的真爱,以及他在艺术上的真功夫与始终如一的追寻、探索所形成的鲜明风...
原标题:徐明华:(引题)
在“天然布局”中探寻美的真趣(主题)
中国文化报记者 李百灵
“徐明华先生对艺术的真诚,对伟大自然的真情,对教育事业的真爱,以及他在艺术上的真功夫与始终如一的追寻、探索所形成的鲜明风格和画中所呈现的高雅格调,令人钦佩。”作为展览的策展人,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如此评价徐明华其人其艺。2021年12月27日,“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惟真惟一——徐明华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徐明华的油画、素描、速写等作品200余幅,以及大量珍贵文献,分“精到自在——理想之境的素描”“静谧的整体感——人像与静物”“华彩沉郁——我画风景”3个篇章,全面回顾他的艺术人生。
池塘(油画)50×60厘米 2006年 徐明华 中国美术馆藏
徐明华,1932年生,江苏宜兴人。1950年他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南京大学艺术系。入学后,其素描、色彩受业于留法归国的黄显之、秦宣夫教授,美术史受业于傅抱石。1955年至1960年被选派苏联留学。当年还是青年留学生的徐明华,在列宾、苏里科夫的故乡,已对历史上诸多油画大师进行比较研究,且入木三分地展开剖析。他感悟到: “意象”不仅仅是中国画里才有的,西方绘画里也有。他从提香的作品中更坚定了艺术中的写实是经过艺术家提炼,甚至是理想化的东西。他将这种理想化与中国的“写意”相比较,对写实有了新的理解,这对他全面认识油画、获得本质性的价值判断、激发和丰富自己的创作、提升绘画的品格是极为重要的,并且为他后来油画创作中富有感染力的表现风格奠定了思想与审美基础。
于徐明华而言,素描是一门学不完的课程。他认为,素描是绘画造型的基础,作为基础,准确描绘的能力训练尤为重要。表现力足够好的素描,本身就是可以独立存在的艺术作品,既精到又自在。此次展出的素描大部分是徐明华在苏联留学时期的写生。他在美院的课程中循序渐进地完成了头像、半身到人体的素描学习。除了课堂的练习,博物馆也是他必去的学习场所,在那里完成了大量的临摹。“我理想之境的素描,还有一种更高的自由,是深入理解解剖、透视的规律,不依托写生和图像亦能完成各种人物动态抒写描绘的可能,就像丁托雷托、米开朗基罗那样。我一直未能很好地完成此项课业,对于这个局限和遗憾,我仍然希望能不断学习。”徐明华说。
徐明华的油画也基本是在写生中完成的,在他看来,写生即创作。“写生时我尊重自然,尊重对象,对‘天然布局’有着极大的兴趣,我想它远比我的主观臆断要丰富得多,我要做的就是试图寻找最恰当的方式,表现真切感受到的动人美感。寻找方式与接近理想的过程始终魅力无穷。与宏大题材相比,我更喜爱生活中随处可见之物:瓶花、陶罐、金属与玻璃制品,微末之处都有吸引力;街景、乡间、窗前,流动的色彩和变幻的光影也令我着迷,希望能在一种微妙的色彩层次的统一中保留光的痕迹。”在展览自序中,徐明华如此说。
风景一直是徐明华喜爱的题材,他对表现自然光、色、空气始终着迷,尽可能地亲临现场,对景写生。“当面对大自然,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气候,都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写生时我会尽快记录自然中烟云变幻的光色印象。我非常尊重自然,尊重对象,这样做的结果是在自己的画中不会出现重复,画面因此也变得丰富起来。而画长期的作品最终仍需要保持新鲜感觉,笔意流畅、生机盎然、深厚丰盈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徐明华说。
徐明华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留苏油画家与美术教育家,归国以后,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为新中国的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事业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中国的油画发展与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国祥介绍,在学校和美术学院的建设发展历程中,徐明华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印迹。“朴实光华惟于真,这是对徐明华先生一生艺术与教育追寻的真实写照,这种‘真’,是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源美求真’深厚传统的传承,更是南京师范大学‘正德厚生,笃学敏行’校训精神光芒的折射。”陈国祥说。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