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首次展现“中国红”
来源:沈阳日报 时间:2021-11-30
导读:
原标题: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建馆90周年展陈改造系列报道展陈篇(引题)灯光由幽暗变明亮场馆内首次展现“中国红”(主题)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刘海搏/文主任记者李浩/摄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展...
原标题: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建馆90周年展陈改造系列报道展陈篇(引题)
灯光由幽暗变明亮场馆内首次展现“中国红”(主题)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刘海搏/文 主任记者 李浩/摄
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展览的第五部分——东方主战场的东北抗战,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经过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一张张展板背后,是英雄们催人泪下的铮铮誓言;一件件文物背后,是值得永远铭记的不屈精神。
铭记不屈的抗战精神
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这些英雄们的名字和照片,出现在这一部分展览中,他们代表着千千万万抗日将士,代表着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赴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展柜中展示着东北抗日联军穿过的大衣、风衣、靰鞡鞋以及棉帽等,这些展品在前四部分中是不多见的。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抗战时间拉长,东北抗日联军队伍不断壮大,抗联密营、军工厂、医院等集中活动的地方逐渐成熟,保留下来的文物也比游击战时多。
记者在一个展柜中看到东北抗日联军和日军武器的对比。“当时日军号称是‘武装到牙齿’的军队,通过武器对比,能反映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
终于迎来满目“中国红”
在这一部分展览最后一个单元,展厅内的灯光忽然由之前的幽暗变得明亮,观众会看到满目红色——14年抗战终于迎来胜利。
“每个转角都有一个亮点是这次改陈的特点,在这一部分中,黑土地上终于迎来黎明,我们通过大面积红色,让人们感受抗战胜利的喜悦。”博物馆编研室负责人介绍,这一部分右手边的红色展板上,是《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示意图》,证明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最特别的是,观众走到这个区域,就会看到头顶上巨大的立体字——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在改陈设计过程中,我们最大程度运用空间,一是让展陈内容更丰富,二是在重要内容上给观众视觉冲击力。”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位特殊观众带来的“故事”
这一部分结尾,展示的是王铁牛创作的巨幅画作《沈阳人民欢庆东北光复》。改陈开放后的一天,一位特殊观众带来了这幅画创作背后的故事。
“在《北大营突围战》画作前,这位观众观看了许久。到《八女投江》前,我才知道她是作者王盛烈先生的外孙女,便急忙说,展厅还有一幅王盛烈先生的儿子王铁牛的画作《沈阳人民欢庆东北光复》。”社教部副主任季宁说,观众告诉她,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才换来的,王铁牛在创作这幅画时,做了多方调查,查阅了许多照片,为了最大程度还原当时沈阳人民欢庆抗战胜利的场面,王铁牛特意在左下角画上了一位衣衫褴褛,但满脸喜悦的乞丐。
“改陈后,博物馆展览的内容、展品背后的故事不断丰富,我们要将这些故事、英雄事迹继续讲解下去,让更多人成为这段不屈历史的传承人。”社教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