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字画

    用心雕刻毫厘之间的大千世界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1-07-15

0
  • 导读:

      原标题:用心雕刻毫厘之间的大千世界7月12日,潘启慧展示自己的微刻作品。今年72岁的潘启慧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璧山微刻工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与微刻艺术结缘已有40余年。“璧山微刻工艺”是以金、玉...

  原标题:用心雕刻毫厘之间的大千世界

7月12日,潘启慧展示自己的微刻作品。

今年72岁的潘启慧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璧山微刻工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与微刻艺术结缘已有40余年。

“璧山微刻工艺”是以金、玉、陶瓷、毛发等为雕刻材料,以书法、画作等为主要雕刻内容,具有“小中见大、微中见精”的独特魅力。

潘启慧从小喜欢书法和绘画。20世纪80年代初,潘启慧对微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并开始拜师学艺。那时物质条件有限,潘启慧经常在牙刷、筷子上练习微刻。凭借扎实的绘画、书法功底和刻苦努力的学习,他的微刻技艺不断提升。

“你如果匆匆路过,微刻在你眼中可能就如同路边石子一般平凡无奇;但若拿在手中细细观赏,便能发现毫厘之间的大千世界。”潘启慧说。

2018年,潘启慧获评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微刻创作讲究心平手稳。”潘启慧说,“创作需要灵感,更需要时间,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坚持,才有可能创作出精致的微刻作品”。

如今,潘启慧已在全国范围内招收了17名徒弟,他希望尽最大努力为微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7月12日,潘启慧在进行微刻创作。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7月12日,潘启慧在进行微刻创作。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7月12日,潘启慧在进行微刻创作。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7月12日,潘启慧在整理自己的微刻作品。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