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县洧川镇:绘制文化发展蓝图 奏响文化扶贫乐章
来源:河南生活在线 时间:2019-05-09
导读:
“这广场舞跳得太精彩了,为俺农民的生活增添了乐趣,这能够激励大家依靠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齐心协力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5月4日晚,尉氏县洧川镇沙沃村新建1200余平米的文化广场上,灯火辉煌,人声鼎沸,正...
每日新闻网讯:(记者 杨震飞 李彬) “这广场舞跳得太精彩了,为俺农民的生活增添了乐趣,这能够激励大家依靠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齐心协力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5月4日晚,尉氏县洧川镇沙沃村新建1200余平米的文化广场上,灯火辉煌,人声鼎沸,正在观看村里文艺队员们表演广场舞《走进新时代》的村民刘建笑呵呵地说道。
近年来,尉氏县洧川镇党委、政府充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发挥千年古镇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全面实施“文化产业增收入、文化活动添欢乐、健身器材强体质”等措施,精心绘制文化发展蓝图,全面奏响文化扶贫乐章。
文化产业增收入。该镇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为契机,全面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产业发展工作,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开展深入普查、申报名录项目和传承人等措施,打造了一批颇具当地文化特色的“非遗”产业品牌,延续了其历史文脉,增强了文化魅力。目前,该镇已有列入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拥有非遗传承人14人,使多种资源的文化“元素”在这里汇聚、碰撞和交融,仅依靠发展洧川豆腐、锅盔馍、牛肉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均增收就达近千万元,先后有30余个贫困家庭成员,在附近的文化产业厂院就业挣钱,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扶贫攻坚。
在该镇花桥刘村豆腐加工厂务工的贫困群众刘小枝高兴地说:“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俺在这里干活儿每个月能挣到两千来元钱,现在家里的生活条件一天比一天好……。”
文化活动添欢乐。在当前精准扶贫的关键时期,该镇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作为扶贫攻坚的一项措施,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不竭的文化和精神动力,让贫困群众“口袋鼓”和“脑袋富”同步实现,形成促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磅礴动能,真正发挥出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文化效应”,积极组织文化志愿服务者600余人,定期在各村开展“快乐星期天”、“文化演出”等文化志愿服务等文化惠民活动,年平均演出饱含正能量的文艺节目200余场次,观众超3万人次,并实现全镇所有行政村在固定时间内,每月放映一场农村公益电影,每年放映故事影片300场以上,满足了乡村群众基本文化生活需求。
“俺看到了在镇党委、政府领导和乡亲们的努力下,村里所发生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景致,经常在家门口欣赏到村民自己表演的文艺节目,现在家里也脱贫了,心里高兴着哩……。”该镇董庄村已脱贫的农户董老汉笑眯眯地说。
文体器材强体质。体育健身器材在城里小区并不新鲜,但在村里还是个新鲜事儿。近日,在该镇宋庄村1300余平米的文化广场上,秋千、平衡木、扭腰器、腹肌训练器、上肢牵引器、腰背按摩器等多种健身器材,引来了村里不少男女老少在此健身,嬉戏欢闹的笑声一直在广场上方飘荡着,真正让村民能享受到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活动方式带来的快乐,让贫困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目前,该镇已有20余个行政村配备或购置健身器材以及盘鼓、腰鼓等300余件,从而使村民的健身和娱乐意识明显加强,对农民体质的增强、民风的改善等,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
该镇英外村农民刘玲高兴地说:“现在村民们的健康意识强了,大家在健身器械上锻炼身体,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不仅和谐了邻里关系,又让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大家脱贫致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心大着哩……。”
在谈起文化扶贫工作时,该镇党委书记姜盘石要求,要充分利用千年古镇洧川的传统文化、名胜古迹、自然景观和文化“元素”,认真打造农村文化产业,形成特色的文化品牌,让文化扶贫真正为贫困群众的精神世界舔砖加瓦,为脱贫攻坚源源不断地输送精神动力,通过发展文化事业“富脑袋”、文化产业“富口袋”,把培养新型农民加入到文化扶贫事业的建设当中来,让他们成为发展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的骨干,切实在扶贫攻坚战中发挥积极的文化示范引领作用,为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奠定基础。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