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身一变,他的钧瓷惊艳了世界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时间:2022-06-24
导读:
孔春生查看刚出窑的钧瓷作品 □统筹:记者李恒执行: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杜文育李思远文受访者供图 《丰尊》《海晏鼎》《象天鼎》《珠联璧合》《共赢尊》……16件国礼钧瓷作品,像一行闪亮的脚印,记录了钧瓷走...

孔春生查看刚出窑的钧瓷作品
□统筹:记者 李恒 执行: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杜文育 李思远 文 受访者供图
《丰尊》《海晏鼎》《象天鼎》《珠联璧合》《共赢尊》……16件国礼钧瓷作品,像一行闪亮的脚印,记录了钧瓷走向世界舞台的步伐,见证了钧瓷超越历史的辉煌。
中国-东盟博览会迄今已举办18届,孔家钧窑的16件钧瓷作品连续16年被定为国礼,赠送给与会的东盟国家领导人。璀璨夺目的国礼,绝非妙手偶得,美轮美奂中无不饱含着创作者的智慧和汗水。
修炼技艺三个月不下山
6月6日,作为国礼钧瓷的主创人员,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中原大工匠、孔家钧窑有限公司总设计师孔春生接受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采访时说,钧瓷行业通过几十年的探索,将传统技艺和当代技术相结合,钧瓷的烧制技艺超越宋代,达到又一个历史高峰。
1987年,孔春生的父亲孔铁山从国营禹县瓷厂实验组退休后,在禹州神垕的一处半山腰上,成立了第一座民间古陶研究所,并修建窑厂,专注于钧窑复兴。
孔春生师从父亲,踏上了钧瓷之旅。18岁那年,父亲病重,大哥带着父亲北上求医。孔春生接过维持自家窑炉运转的重担,守着窑炉三个月没有下山,潜心钻研钧瓷烧制工艺。由于长时间没有理发,头发又长又乱,蓬头垢面的他活像一个“野人”。
打破钧瓷“十窑九不成”铁律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的魅力在于自然窑变。然而受烧制工艺的局限,钧瓷自古有“十窑九不成”的说法。
这一困扰钧瓷发展的难题,能不能破解?孔春生在大哥孔相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带领下,多次到广东佛山、江西景德镇等瓷区学习考察,自己反复绘图、实践,终于设计出了第一座钧瓷液化气窑炉。经过百余次的烧制实验,才得以试烧成功。此举不仅提高了钧瓷的成品率,更是改写了“十窑九不成”的历史,结束了千百年来钧瓷窑炉烟火遮天、污染严重的历史。
试烧40窑破解钧瓷窑变密码
窑变不仅是钧瓷的特色,因为不可控制,也让钧瓷的釉色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孔春生认为,要想破解钧瓷窑变的密码,提高烧制成功率,就必须摸清窑炉的升温曲线。然而想要控制这千变万化的一炉窑火,又谈何容易。
孔春生与大哥孔相卿一起,专门进行了40窑烧制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兄弟俩通过不断实验,将所有极小概率或者偶然出现的纹路与色彩总结成烧制工艺,并模拟出升温曲线,由此将钧瓷窑变的“听天由命”,变成有了科学路径。
手握这些用艰辛实验换来的科学数据,他们选择向行业倾囊相授。从釉料的配比、工艺标准的制定,到升温曲线的控制,向钧瓷行业无偿推广,使得钧瓷成为“五大名窑”中发展最好的一个瓷种。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