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每日地方

    大学生回河南当农民挖山药,头半年就卖出20多万元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时间:2019-11-13

0
  • 导读:

    郭功铭和合伙人周超查看山药的品质每年10月底,焦作铁棍山药进入丰收季  新电商平台助温县、武陟90后“新农人”成功返乡创业他们的小目标:一年卖出300万元的山药  河南商报记者杨桂芳/文王访贤/图  九月霜甜...


郭功铭和合伙人周超查看山药的品质


每年10月底,焦作铁棍山药进入丰收季

  新电商平台助温县、武陟90后“新农人”成功返乡创业他们的小目标:一年卖出300万元的山药

  河南商报记者杨桂芳/文王访贤/图

  九月霜甜,秋意浓。冬日将至,焦作铁棍山药也到了丰收的季节。

  在焦作温县、武陟等县市的土地上,钩机隆隆,劳作者们跟着钩机紧张地劳作,旁侧的运货卡车等待着土地的馈赠,满载而归。

  这几年,农业上机械代替手工作业越来越常见,那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群体越来越年轻。

  回乡创业,脚沾泥土,希望让老家的土特产“洋”起来,正是新一代“农民”与祖辈不一样的地方。

  从南下打工到回乡创业90后小伙成为“新农人”

  23岁的郭功铭是土生土长的温县人,家里已经种植了十几年山药,可郭功铭对种山药并不在行。

  种植山药的核心是“选地”。一位选地的好手,往往要有十几年的选地经验,一铁锹下去,就能通过土层判断地是否适合种山药。

  如果看走眼了,这块地就“废”了,即使到了山药丰收的季节,这块地上的山药也是“种下去多大刨出来还多大”。一块地的收成往往抵不上人力成本,“不成器”的山药就随着犁铧被埋入土壤,废掉了事。

  “看走眼咧,地没成事。”这是山药农们最忌讳的结局。

  辛苦劳作一季的希望伴随着铁锹下去时的风险同时存在,加上山药市场行情不稳定和利润微薄,刺激着温县的年轻人脱离土地,寻找更为稳妥、获得感更高的生活,比如到外面打工就成了不少人的选择。

  郭功铭是随着队伍南下的年轻人之一。大学毕业后,他去了江苏昆山一家工厂做仓管,月薪5000元,比一亩地山药撇除成本后的收益还高。

  可郭功铭不喜欢这种生活。“看不到未来,就算升职加薪,对我影响也不大。”他说。

  改变从2018年国庆节开始。假期他和另外两位小伙伴周超和郭庆伟相聚,三人合计出通过新电商平台拼多多卖山药的想法。

  回乡创业,他们成为和父辈们不同的“新农人”。

  第一单生意,他们开着私家车送货5公里

  在平台选择上,3个人几乎没有分歧,郭庆伟当时在上海做互联网前端工程师,对农产品适合什么样的平台有着自己的判断,另外周边村庄也有不少农民通过拼多多销售山药。货源同样不在话下:仅周超姐姐家种植的山药就有100多亩。

  去年10月,店面开了起来,第二天,他们迎来了第一单。

  “顾客买了一提高端礼盒,48元。”仨人对这一单记忆犹新,接单后3个人开着汽车把这第一个礼盒送到了5公里外的物流收发地,当天进行邮寄。

  随后,店铺踏上了10单、30单、高峰时近百单的跑道,营收从一天48元发展为5个月卖了20多万元。

  今年11月,又是一年山药丰收季,3个人比之前更忙了。他们准备把田地里收获山药的场景传到网上,这样看起来更直观。

  刚刚从土地里挖出来的山药,还带着泥土的气息,通过小型卡车运到合作社的仓库里,工人们再按照尺寸规格进行分拣。

  一笔笔订单,就是这样从田间地头走向了消费者的餐桌。

  周超的姐姐周晓彩对弟弟的创业很是骄傲,她兴奋地把这一销售方式推荐给乡亲们。

  “一直想在网上卖山药,俺不是不会嘛。”种了十几年山药,周晓彩很期盼能自己卖山药,可农产品“进城难”阻碍了他们。

  她告诉记者,每年山药丰收都是批发商到田地里收购,而批发商给的价格很低,对于农民来说,哪怕一斤山药被压价两毛钱,都影响着每亩微薄的收入。到了市场端,销售价格则比批发收购的价格翻了1倍还多。

  今年,真正的焦作铁棍山药收购价是4元/斤左右(普通规格),在电商平台上零售合到约6元/斤,而经由批发商再到市场端的价格至少要10元/斤,在郑州、上海等城市的大型商超里卖到15元/斤~18元/斤。

  尽管从批发收购价到电商零售价之间看似只相差了两元钱,但对于亩产2000斤~3000斤的田地而言,一亩地少收入4000元~6000元。

  4000元~6000元,对于农户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周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选地没有问题的情况下,一亩地产山药2000斤~3000斤,而一亩地的人力成本、施肥、浇水、除草、租地费用合计需要七八千元,这样算下来,一亩地也就能赚1000元~3000元。能达到3000元的,就是十分上好的土地了,不好的田地收成仅有几百块钱。

  “口碑”是他们店铺的强项,计划重点做“家庭装”

  有了去年做电商的经验,3个小伙子对未来发展也有了规划。他们发现,客户对他们产品的复购率很高,首次购买铁棍山药后的顾客在1周左右就会进行第二次下单,复购率达到30%以上,而且不少是老客户主动将链接推荐给身边的朋友。

  这意味着“口碑”是他们店铺的强项,而核心在于他们的产品是“原产地产品”。

  而且,他们发现家庭装的铁棍山药比礼盒装的铁棍山药在电商平台上更受欢迎。因此,今年他们改变了去年走高端的思路,提供了3斤、5斤不同重量的家庭装铁棍山药,一上线就受到欢迎。

  看到3个小伙子越做越风生水起,周边的农户也找到他们,希望能够帮他们在电商平台上销售山药。

  因为,今年传统的批发收购渠道缩减,外省来采购的批发商把价格压得很低。而电商助力农产品上行的趋势,改变着农民们传统的营销思路。

  从“进城务工”到“回乡创业”,新一代农民的跨越

  “我们卖得还不够多,周边做的电商好的,1个月营业额达到30万元,1天正常发货就有500件左右。”郭功铭说,今年参加多多大学学习电商运营和操作技巧,3个人心中的底气更足了,也更有干劲儿。

  而且在多多大学,郭功铭他们认识了不少成为拼多多“一起拼农货”计划的“新农人”,那些年销售额超千万元“新农人”的经历也在刺激着他们。

  他们计划注册品牌,帮助乡亲们让真正的、从地头间挖出来的焦作铁棍山药直达消费者家中,让乡亲们和消费者双向受益。

  电商助力农产品上行的趋势,正影响着传统的乡村。不少农户希望像郭功铭他们一样试水电商,顺应农业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当地政府也对农货上行给予了政策的激励和支持,对于在电商平台上年销售额达到300万元的农户,给予相应补贴。

  郭功铭三人很希望尽快实现年销售额从几十万元到300万元的跨越。这个跨越,也是新一代农民对美丽乡村的憧憬。

  也意味着,那个以进城务工为潮流和梦想的时代即将过去,“回乡务农”正成为“新农村”和“新农民”的“新时尚”。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