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红色岁月,一片绿色小镇
来源:每日新闻网-聚焦中原 时间:2021-07-26
导读:
每日新闻网讯:(通讯员李晨蒋梦云)7月22下午,平顶山学院赴舞钢市庙街乡青蔓乡间—申凤梅文艺志愿服务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孟琳琳和庙街乡老年大学副校长、老促会副会长杨付献的带领下前往舞钢市庙街乡人头山村红...
每日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晨 蒋梦云)7月22下午,平顶山学院赴舞钢市庙街乡青蔓乡间—申凤梅文艺志愿服务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孟琳琳和庙街乡老年大学副校长、老促会副会长杨付献的带领下前往舞钢市庙街乡人头山村红石崖组参观舞钢人民抗日斗争纪念墙,重温革命先烈艰苦作战的峥嵘岁月,观舞钢白茶种植,感受山水之间自然的馈赠。
重温烽火往事,缅怀革命英烈
舞钢市地处伏牛山脉向黄平原过德地带,场内有大面积山林地段,东部和西部各有一条南北通道,东路通信阳,西路连南阳,每条通道上都有多处关隘,自古为兵必争地。抗日战争时期,境内是国民党舞阳县政府的避难地,是共产党英勇抗日的根据地。在舞钢人民抗日斗争纪念墙背面刻着舞钢市境内抗日战斗历史和牺牲的革命烈士名单,纪念墙左右两侧,分刻着大韩庄攻坚战、虎头山阻击战的巨幅浮雕:战士们执钢枪、抱炸药、提木桶的场景仿佛浮现在眼前。

图为武钢人民抗日战争纪念墙。陈嘉鑫 摄
杨付献带领志愿者学习了舞钢人民抗日斗争纪念墙上的英雄事迹,向志愿者介绍了舞钢境内的抗日武装和抗战组织、舞钢境内的抗日战斗、舞钢籍在境内牺牲的革命烈士名录、舞钢境内的日军罪恶等内容。杨付献讲述舞阳县抗日民主政府于1945年6月中旬在武功成立,主要工作是执行党的抗日经济政策,配合进行新四军、八路军打击日伪军和开辟根据地的武装斗争。1945年初,在虎头山阻击战中,日军分兵一部和关震亚、尚振华绥靖一师攻打尹集寨。团长林国平带领一支部队从一里地外的小杨庄赶来增援。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气势凶猛,日军见状仓皇撤退。这一仗新四军牺牲15名战士,为纪念抗日烈士,在虎头山建造了武装抗日烈士陵园。“在大韩庄攻坚战中,新四军站在木梯上攻打了一夜打下五座炮楼,基本打垮了日军主力,瓦解了大韩庄据点,在这一场战争中新四军中一名指导员、一名班长和一名士兵壮烈牺牲。正是有了战士们的流血牺牲,才有了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杨付献说道。

图为杨付献带领志愿者们参观舞钢籍在境内牺牲的革命烈士名录。郁静漪 摄
听完杨付献的讲述,看过纪念墙上的英雄事迹和抗战浮雕,志愿者被革命先烈的不畏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震撼。“来到了红石崖后,跟随革命英雄的步伐,探寻着他们的事迹,了解到他们有多么勇敢。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我去学习,面对困境,他们不坐以待毙;面对敌人,他们顽强不屈;他们视死如归,让人钦佩!”一名志愿者回来后激动的说。这激励志愿者在以后的生活中,感悟革命精神,厚植爱国情怀,涵养浩然正气,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图为志愿者们认真学习的场景。郁静漪 摄
山水之间建茶旅,返乡助农促发展
茶旅小镇位于该市庙街乡人头山村红石崖组,占地面积5.2平方公里,交通便利,境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禀赋优异。昔日“路无百米直,地无一亩平”的村子,通过道路环境提升、河道整治、民俗建筑改造、茶功能开发以及历史文化挖掘等,旧貌换了新颜。如今,人头山村白茶产业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图为茶旅小镇茶园局部图。陈嘉鑫 摄
杨付献带领志愿者们进入白茶种植基地,和志愿者们一同参观种植园区,他告诉志愿者们该茶园是返乡青年为了创业助农而建立,占地规模180余亩。迈入种植园地,映入眼帘的是梯田般的茶地,红黄警示牌以及英汉翻译体现着茶农的用心。据了解,该茶园秉承绿色、生态防控理念发展白叶一号茶树种植,精选原料,用心加工,经过16道传统工艺制成茶叶,味香持久,茶叶市场行情稳中有升、供不应求。为了加快脱贫步优,该茶园通过多种发展模式进行助力,实行茶园+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增加贫困户和集体收入。该模式既减轻了种植压力,又增加了茶叶产量和贫团户收入,实现一举多得的经济效益。

图为志愿者们学习茶旅小镇历史文化。郁静漪 摄
据了解,白茶种植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庙街乡党委政府依托山水资源优势,紧紧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主题,依托千宝农业种植公司“江北第一白茶”的绿色名片,打造有文化底蕴的茶旅小镇。一位志愿者表示:“来到茶旅小镇,我知道了茶文化的丰富,知道人民为了生计有多么不容易,同时我也为茶旅小镇的风景所惊叹!”

图为茶旅小镇结束后回来志愿者接受采访。郁静漪 摄
茶旅小镇之旅让志愿者们了解到茶产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业相结合的发展,也看到了青年返乡助农的成果,带动乡村振兴,既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也实现了“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兴一方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追溯源头,汲取智慧营养;面向未来,思考使命担当。在参观红石崖和茶旅小镇之后,志愿者们探索思考出“白茶文化+红色基因”的发展模式,延长白茶产业链以促进“人才回流”等等有关乡村振兴的举措,这为人头山村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点思路。
编辑:石书月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