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每日地方

    吃上“生态饭”, 端起“金饭碗“,一起瞧瞧商城小山村的“逆袭”之变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1-03-22

0
  • 导读: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胡巨成李筱晗通讯员杨绪伟  3月21日,大山深处的商城县李集乡韩楼村,已是绿色葱茏,繁花盛开,春意盎然。  “从贫困村到小康村,路变宽了,水变清了,村变美了,人变富了,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胡巨成 李筱晗 通讯员 杨绪伟

  3月21日,大山深处的商城县李集乡韩楼村,已是绿色葱茏,繁花盛开,春意盎然。

  “从贫困村到小康村,路变宽了,水变清了,村变美了,人变富了,日子越过越有滋味,咱村的群众都说这就叫‘幸福感。”谈起近年来村子的变化,韩楼村党支部书记周乃武滔滔不绝,

  初春的韩楼村美得像一幅画,群山苍翠,溪水潺潺,散落在一个个山坳间的村庄像是一颗颗珍珠,被干净整洁的水泥道路串联起来。

  “以前的韩楼村又破又穷,环境脏乱,污水横流,每四户群众中就有一户是贫困户。”韩楼村党支部委员张善合感慨道,总面积11 .5平方公里的韩楼村,山林面积12000余亩,耕地不足2100亩,出门是山的窘境让交通问题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第一拦路虎。

  搞调研,做规划,上项目,2018年,一条硬化宽度达7米的旅游路穿村而过,随后更是实现了“组组串”“户户连”,道路两边还种上了行道树,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民出门见路,抬脚上车,彻底告别了“行路难”。

  不仅仅是道路,近年来,在县乡支持下,该村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整修渠塘堰坝,实施电网改造,兴建农村书屋,户户通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吃上了自来水;村里还在集中居住区建设文化广场,安装健身器材,打造绿化小品,昔日的脏乱差山村旧貌换新颜。

  “硬件”好了,“软件”也得跟上。该村积极推进河道、道路、村居环境治理,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处理,聘请保洁员常态化管护卫生,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群众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成了自觉。韩楼村还先后获评河南省人居环境示范村、省级森林乡村。

  “天天就像生活在大花园里一样,日子是越过越舒坦。”韩楼村村民刘本龙笑着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几天,韩楼村全富家庭农场花木基地里一片繁忙,数十名工人正在田野里、荒坡上挖坑、运苗、植树、浇水。

  “我在农场干了两三年了,除草、栽树、养鱼,啥都干,每天工钱100块,还管午饭,一年能挣一万五千块钱左右。”68岁的脱贫户周世干告诉记者,和他一样在全富家庭农场通过入股分红、务工等形式实现增收的贫困户有80多户,如今全部脱贫,圆了小康梦。

  “以前韩楼村是‘靠山吃山,不少群众靠砍树卖树挣钱,可树越砍越稀、钱越挣越少;现在还是‘靠山吃山,但却换了‘吃法’,是通过保护大山、发展绿色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该县县委统战部驻韩楼村第一书记刘斌介绍说,以全富家庭农场为例,仅今年春天就新栽种红叶石楠7万棵、桃树1000多棵、葡萄树700棵。

  该村充分发挥山区村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种植业、养殖业,积极培育发展全富家庭农场、老龙角茶叶合作社、周氏农场等多家带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发展产业,全村初步形成了以板栗、茶叶、稻虾共养和生猪养殖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矩阵。

  “不仅是种养产业,乡村旅游也悄然兴起了呢。”周乃武笑着说,这几年村里紧抓该县全域旅游创建机遇,依托青山秀水和散落各山的老龙角、油盐井、雨林寨等人文景点和历史遗址,吸引了很多周边游客前来游玩,祖祖辈辈务农的山民开始吃上了“旅游饭”。

  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截止到2020年底,韩楼村162户贫困户600余名群众全部实现了稳定脱贫,产业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