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每日地方

    媒体“大合唱”奏响洛阳都市圈“最强音”

    来源:河南日报     时间:2020-12-31

0
  • 导读:

    采访团在隋唐洛阳城遗址公园观看演出。张怡熙摄  □河南日报记者郭歌李宗宽  一圈诗画山水,荡起时代春潮。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河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发...

采访团在隋唐洛阳城遗址公园观看演出。张怡熙 摄

  □河南日报记者 郭歌 李宗宽

  一圈诗画山水,荡起时代春潮。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河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标志着洛阳都市圈建设全面启动,洛阳、平顶山、焦作、三门峡、济源五城协同发展开启新格局。

  12月28日至29日,为整体提高洛阳都市圈媒体发展水平,加强区域间媒体协同合作,“洛阳都市圈聚力共出彩”主题宣传活动在洛阳举行,省级媒体和洛阳都市圈五城媒体记者代表赴洛阳市规划馆、清华大学高端装备院洛阳基地、隋唐洛阳城遗址公园、吉利黄河湿地公园、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等地进行集中采访,充分营造正向舆论环境,在都市圈时代场景中彰显媒体担当。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采访团首站来到洛阳市规划馆,总揽洛阳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在规划馆里既品味了河洛历史的醇香,又憧憬了洛阳的美好未来,相信五城联动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焦作日报社记者赵改玲表示。

  清凌凌的黄河水缓缓流淌,岸边树木挺立,芦荻摇曳,草木金黄。在吉利黄河湿地公园,媒体代表们直观感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图景。

  在《发展规划》中,厚植“一河两山”生态优势,协同推进黄河南北岸生态廊道建设,成为实施生态修复和魅力塑造行动的重要内容。

  三门峡广播电视台记者辛强说:“三门峡是黄河进入河南的第一站,希望借助洛阳都市圈建设重大机遇,进一步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实施产业创新升级行动,是洛阳都市圈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

  采访团分别走进清华大学高端装备院洛阳基地(以下简称“清洛基地”)和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感受洛阳实施通过创新加快都市圈建设的生动实践。

  清洛基地里种种“黑科技”让采访团成员纷纷点赞。今年6月,由清洛基地发起建设的清研鲁山科创中心在鲁山县启动试运营。“在都市圈建设中搭建这样的新型平台很有必要,也希望未来清洛基地能够继续引来好项目,为区域产业联动升级牵线搭桥。”鲁山县广电局党组成员、融媒体中心副主任荆利表示。

  依托物联网等智能制造技术使洛阳石化全厂区数十套系统摆脱了“各自为战”的历史。“切实理解了智能化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对未来洛阳和济源、焦作在高端石化产业上的联动更加期待。”焦作日报社记者吉亚南说。

  《发展规划》提出“三区一中心一枢纽”的战略定位,其中打造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核心区、国际人文交往中心是重要内容。

  从明堂、天堂、应天门隋唐洛阳城遗址公园,到“最早的中国”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文化保护展示项目让文物的生命力得以延续,丰厚的历史遗存再现辉煌。

  媒体记者纷纷表示,期待洛阳都市圈实施文化繁荣兴盛行动,让更多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研究保护、传承和弘扬,让更多文化遗产“化身”为讲述华夏历史、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阵地与窗口。

  快门声此起彼伏,“长枪短炮”各显神通,“云端”开启在线直播,采访团推出了一大批现场感强、鲜活生动的新闻作品,奏响洛阳都市圈媒体联动的“最强音”。

  河南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新闻媒体要紧扣加快建设洛阳都市圈的时与势,唱响主旋律、提振精气神,为洛阳都市圈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