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每日地方

    他从江苏捧回一鞋盒,建起养蚕全产业链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0-12-22

0
  • 导读: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胡巨成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杨晶晶通讯员叶琴  2020年年关,记者走进信阳市平桥区查山乡梁庙村,在一座桑茶园里,四个村民各站一角,用力拉扯蚕丝,一缕蚕丝,瞬间被拉扯成棉被大小的平面,洁白...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胡巨成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晶晶 通讯员 叶琴

  2020年年关,记者走进信阳市平桥区查山乡梁庙村,在一座桑茶园里,四个村民各站一角,用力拉扯蚕丝,一缕蚕丝,瞬间被拉扯成棉被大小的平面,洁白似雪,在阳光下闪着丝光。

  “防火防静电抗螨虫,这是大自然的馈赠,最好的被子!”没等池治霖介绍,参观者自发感慨起来。

  周口小伙池治霖,无意间发现蚕宝宝养在信阳,能吐出最高级别的蚕丝,于是,他和媳妇孙悦把江浙一带种桑养蚕的产业引进信阳,带贫致富增收,将蚕宝宝做成了绿色大产业。

  池治霖说起和蚕宝宝的缘分,真是无心插柳。

  2016年,他到江苏南通出差,闲聊时随口说了句:“你们这里也种桑树呀!”却引发了对方的感触:由于化工纺织和空气污染,最近几年内,当地养的蚕结茧吐丝质量不达标。

  池治霖一拍大腿:“我们那里空气质量好啊!”带着试试看的心情,他抱着一鞋盒的蚕宝宝回到了信阳。

  日子一天天过去,待到蚕宝宝吐丝,池治霖拿去检验,结果让大家都很激动——6A级生丝!这是丝绸里最高端的生丝!

  当机立断,年轻夫妻俩投资40多万元,流转了300亩土地,当年就产出6A级生丝,生丝和加工成的蚕丝被发到江苏,供不应求,大量的客户找上门,他趁热打铁,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在平桥区查山乡、邢集镇、兰店办事处、平昌关镇等4个乡镇共流转土地面积5103.49亩,建设厂房、养蚕大棚及办公用房总面积约50亩,内含小蚕孵化车间、养蚕车间及100吨冷库2座,不仅生产蚕丝、加工蚕丝被,还经营桑叶茶、桑叶菜、桑叶面、蚕沙枕等附加产品。

  采取“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池治霖的河南桑茶园实业有限公司带动周边农户800多人就业,带动4个乡镇建档立卡的贫困户617户分红脱贫,带动贫困人口就业121人,现已发展成为查山乡及附近乡镇特色产业。

  周边乡镇的农户纷纷到基地来向他们取经,他们也毫无保留地教给农户。邢集镇程庄村村民张亚洲到该公司学习种桑养蚕技术,在该公司的帮助下,投资40万元,种植了148亩桑树林,建起了1000平方米育蚕棚,带动23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绿色产业很有发展前途!能帮助到乡亲,特别有成就感!”池治霖信心满满地说。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