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网谈

    2.5亿年前的生物大灭绝 造就华北地区丰富煤矿资源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21-11-25

0
  • 导读:

     在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至三叠纪之交,地球上发生了一次显著的生物大灭绝事件,超过80%的海洋物种永久消失。但是,陆地植物是否存在集群灭绝一直存在争议。我国华北板块是二叠纪、三叠纪陆地植物的重要繁衍地,为...

 在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至三叠纪之交,地球上发生了一次显著的生物大灭绝事件,超过80%的海洋物种永久消失。但是,陆地植物是否存在集群灭绝一直存在争议。我国华北板块是二叠纪、三叠纪陆地植物的重要繁衍地,为分析植物多样性演变提供了良好的化石记录。

  多年来,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熊聪慧博士与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法国里尔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学者合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华北板块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早期的植物化石数据集,开展了多尺度的植物多样性分析,揭示了华北板块陆地植物的生态适应过程及灭绝模式,近日该项成果在地球科学领域期刊《地球科学评论》发表。

  研究者通过借鉴现代生态学理论及前人研究,采用区域、景观及沉积层这三种尺度的多样性指标,定量了华北板块二叠纪至中三叠世的陆地植物多样性,同时,采用物种分布图、异质性指数、存活曲线、网络分析等多种分析手段,系统研究华北板块的陆地植物灭绝事件。

  结果表明,华北板块在早二叠世以高大的鳞木、科达、楔叶等数量众多的成煤植物为主,其后发生了两次灭绝事件。第一次在上石盒子组至孙家沟组转折期,陆地植物种灭绝率达到94%,几乎所有高大成煤植物都灭绝了,是一个去森林化的过程,因此也造就了华北地区丰富的煤矿资源。早中二叠世,位于相似纬度的欧美地区也发生了由湿地沼泽转变为干旱地带的过程。

  第二次是二叠纪末大灭绝,陆地植物种灭绝率达95%,几乎所有二叠纪的植物消失,被早三叠世新的类群如肋木、木贼以及松柏类的一些新类型所替代,其灭绝幅度与二叠纪末最剧烈的海洋动物集群灭绝事件相当,也可对应于我国同期西南地区以大羽羊齿类为主的陆地植物的灭绝事件。(记者颉满斌 通讯员法伊莎)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