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河南时局

    三农记者的麦田日记丨农机手的新“搭档”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25-05-30

0
  • 导读: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赵博曹相飞孙好闯  时间:5月28日星期三  地点:宝丰县  天气:晴  5月28日清晨,在宝丰县商酒务镇赵官营村的麦田里,数台收割机正在来回穿梭。随着机器的轰鸣声,金黄色的麦穗...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赵博 曹相飞 孙好闯

  时间:5月28日星期三

  地点:宝丰县

  天气:

  5月28日清晨,在宝丰县商酒务镇赵官营村的麦田里,数台收割机正在来回穿梭。随着机器的轰鸣声,金黄色的麦穗被快速“吞”入收割机中。

  “请注意,倒车。请注意,倒车。”

  在宝丰县万家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振强的操控下,收割机开到地头的运粮车旁进行卸粮,饱满的麦粒如金色瀑布般从卸粮筒倾泻而出。

  “这是我的新‘搭档’——中联重科TG120收割机,才买来两天。新收割机粮食喂入量大、脱粒干净、爬坡有劲,并且减震座椅、空调一应俱全,设计很贴心。”谈起自己的新“搭档”,今年62岁的赵振强兴奋不已。

  2002年,喜爱农机的赵振强购买了第一台收割机。从最初接触的背负式联合收割机,到如今大型收割机,23年来,他见证了国产农机的迭代升级。

  “农机就是麦收中的‘战车’,作业时最怕‘掉链子’,现在的新型收割机不仅故障率低,而且越做越智能。”赵振强说,现在的农机都安有北斗导航,可以设定行走路线,也不用量地了,干活更省心。

  在万家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院子里,还停放着一台斑驳生锈的旧收割机,在一排新型农机里非常显眼。

  “别人看见它都说,‘老赵,你这台铁疙瘩还不赶快卖了’。但我对它有感情,每当看见这个老‘搭档’,就能回想起十几年前收麦的场景。”赵振强说。

  因为种植技术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2015年,赵振强成立了万家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开始利用农机帮助乡亲们种植、托管作业。今年,合作社还获得了省农机农垦发展中心颁发的“区域农机服务中心”称号。

  “今年宝丰县小麦种植面积达41万亩,我们依托乡镇农机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对全县农田分区划片,采取网格化管理的办法,根据需求及时调度农机,确保小麦机收有序进行。”宝丰县农业机械技术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王俊喆说。

  “托管的1000多亩小麦今天已经开始收割了。有了新‘搭档’,干活效率更高,我能给乡亲们服务作业的范围更广了。”赵振强高兴地说。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