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2023年河南高考丨@考生和家长 请注意这些骗局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23-06-09
导读:
□本报记者王斌 高考后,广大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擦亮双眼,谨防涉高考诈骗。记者于近日采访了省公安厅反诈总队的民警,请警方教你防骗技巧。 等待成绩时,骗子会通过短信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虚拟查分网址,声...
□本报记者 王斌
高考后,广大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擦亮双眼,谨防涉高考诈骗。记者于近日采访了省公安厅反诈总队的民警,请警方教你防骗技巧。
等待成绩时,骗子会通过短信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虚拟查分网址,声称有内部渠道可提前查分,而一旦点击链接,木马病毒便会自动植入手机,获取手机关联的银行卡等信息。
花钱可获取补录名额?假的!骗子会自称是高校或招生办某领导的亲戚、朋友,有办法“低分高录”,或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真实情况是,正规招录过程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收取保证金、指标费的,都是诈骗。
在高考录取阶段,伪造录取通知书诈骗也较为常见。骗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遇到这种情况,正确的做法是: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或学校、教育部门官方发布的网址进入以确定自己的录取信息,转账汇款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
此外,还需警惕教育补贴诈骗。骗子自称高校工作人员,能准确报出考生的学籍信息,在骗取信任后便以领取“教育补贴”需先“激活账户”为名,让考生、家长带着银行卡到ATM机上操作,从而盗取其银行账户上的钱。
警方提醒,任何与高考相关的款项发放均不会通过ATM机进行,当接到自称高校或教育、财政等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宣称要发放“国家助学金”“助学扶助款”时,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