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河南时局

    祭英烈 爱国防丨青春力量“上岗” 跨越时空“对望”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23-04-06

0
  • 导读:

      河南日报记者谢建晓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赵阿娜  “我们眼前这座革命烈士纪念碑,意义非凡。碑体于1997年重建,高19.49米,形似钢枪,碑身由抽象的阿拉伯数字5和6组成,象征着安阳解放日,即1949年5月6日……...

  河南日报记者 谢建晓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阿娜

  “我们眼前这座革命烈士纪念碑,意义非凡。碑体于1997年重建,高19.49米,形似钢枪,碑身由抽象的阿拉伯数字5和6组成,象征着安阳解放日,即1949年5月6日……”4月4日,伴着寒风骤雨,安阳市烈士陵园迎来清明前祭扫高峰,几个年轻的志愿者正在为前来祭扫的市民进行讲解。

  这些志愿者来自安阳市团员青年志愿讲解服务队,均为在校大学生,平均年龄只有21岁。清明节前夕,6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来到烈士陵园,分批次“上岗”,进行志愿讲解服务。

  据了解,安阳市烈士陵园建成于1963年,是“全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省国防教育基地”“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这样的志愿讲解,为此我做了充足准备。”今年20岁的李盼盼,是安阳工学院会计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她说,正式“上岗”前,她翻阅了大量资料,结合解说词,详细了解安阳市烈士陵园的历史概况以及先烈事迹。

  “在陵园的展厅内,有位名叫马骥宸的烈士让我印象深刻,他是安阳革命史上年龄最小的烈士,牺牲时年仅16岁。”李盼盼感慨道,在了解先烈事迹的过程中,她无数次为之动容,每一次讲解,都像是与先烈们跨越时空的“对望”。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不仅是奠祭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组织青年志愿讲解服务队,旨在团结引导更多青年人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共青团安阳市委有关负责人说。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