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优化疫情防控措施 各地这样做丨小欣欣“阳康”记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23-01-19
导读:
□本报记者李晓敏 1月18日,家住豫西某地的李先生接到了郑大三附院新生儿科医生夏磊的回访电话:“孩子出院一周了,现在怎么样?” “能吃能睡,一切挺好的。”李先生乐呵呵地回答。 李先生的孩子小欣...
□本报记者 李晓敏
1月18日,家住豫西某地的李先生接到了郑大三附院新生儿科医生夏磊的回访电话:“孩子出院一周了,现在怎么样?”
“能吃能睡,一切挺好的。”李先生乐呵呵地回答。
李先生的孩子小欣欣是个早产儿,也是一个刚刚“阳康”的重症宝宝。
去年10月底,因为妈妈妊娠高血压,只在妈妈肚子里待了32周的小欣欣提早来到了这个世界,体重仅1000多克。小欣欣很快就被送到了当地医院新生儿科,一待就是一个多月。
12月7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新十条”正式实施,那一天也是小欣欣从当地医院出院的日子。
李先生做销售工作,接触的人较多,虽然每次回家,他都很注意消毒,但还是“阳”了,随后,小欣欣的妈妈、爷爷、奶奶也相继感染。
12月16日,小欣欣的体温出现了波动,起初,家人并没太在意,但很快,小欣欣出现萎靡不振、厌食,家人有些慌了。12月18日,在当地医院的建议下,小欣欣被紧急送到了郑大三附院急诊科。
呼吸困难、重症肺炎……一入院,小欣欣就上了呼吸机。
当时,作为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中心,除了“阳”宝宝外,郑大三附院新生儿科还收治了不少全省转诊过来的患有其他疾病的急危重症新生儿。
“新冠病毒感染的宝宝有80名,重症的有三四个。”该院新生儿科主任徐发林依然记得当时的紧张状况。
他说,那时,儿科团队多名医护人员感染,人手紧缺,而“阳”宝宝需要一组单独的监护人员,他们克服困难,开设新生儿过渡病区,进行分区救治、24小时坚守,保障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郑大三附院新生儿二科主任尚利宏已有30多年的新生儿救治经验,但面对每一个“阳”宝宝,依然不敢大意。
“新生儿是非常脆弱的人群,病情瞬息万变,进食和输液都很困难。”尚利宏说,除了积极救治患儿外,医护人员还不断给患儿家属打气,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
呼吸机变成无创通气了、鼻吸氧撤掉了、能自己喝奶了、体重增加了……好消息不断传来,经过医护团队20多天的积极救治,今年1月10日,小欣欣转“阴”出院,体重3700多克。
李先生说,给儿子取名“欣欣”,是希望经历过磨难后,儿子的未来能够“欣欣向荣”。
经过医护人员的努力,截至1月18日,郑大三附院新生儿科三个病区内的“阳”宝宝均已痊愈出院。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