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完成五十年来首次大修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22-07-22
导读:
7月21日,龙门石窟奉先寺大型渗漏水治理和危岩体加固保护工程已完工,工作人员正在拆除脚手架。张怡熙摄 本报讯(记者郭歌)7月21日,记者从龙门石窟研究院举办的奉先寺保护工程完工发布会上获悉,龙门石窟奉先寺...

7月21日,龙门石窟奉先寺大型渗漏水治理和危岩体加固保护工程已完工,工作人员正在拆除脚手架。张怡熙 摄
本报讯(记者 郭歌)7月21日,记者从龙门石窟研究院举办的奉先寺保护工程完工发布会上获悉,龙门石窟奉先寺大型渗漏水治理和危岩体加固保护工程现已完工。这是继20世纪70年代奉先寺进行一系列加固维修工程后,时隔50年的又一次大型保护工程。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门石窟本次保护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物局批准方案实施。从去年12月起,卢舍那大佛周围搭起了“支架”,套上了绿色的“手术衣”。据龙门石窟研究院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马朝龙介绍,本次大修重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渗漏水治理,即根据奉先寺地质状况、裂隙分布、渗漏水病害发育程度等因素,对奉先寺西壁、南壁、北壁和周边区域进行治理;二是危岩体加固,对奉先寺壁面和周边山体危岩体采取加固措施,提高岩体的稳定性。
“此次给奉先寺‘治病’,从勘察设计到资料收集,再到施工阶段,龙门石窟研究院组织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的多学科专家学者参与其中。”马朝龙介绍,工作人员采取封堵和疏导排水相结合的措施,完成奉先寺区域山顶微裂缝封堵灌浆2806平方米,增修小型排水系统121处,利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修复窟檐1296龛。在危岩体加固方面,此次工程加固较大危岩体68块,粘接碎裂岩体1107平方米,安装被动防护网120米、主动防护网2970平方米。
工程期间,工作人员还对奉先寺进行了考古测绘、文字记录、高清拍照和三维数字化等工作。龙门石窟研究院信息资料中心主任高俊苹说:“我们将石窟数字化与保护业务结合,利用多图像摄影、手持三维扫描仪、关节臂扫描仪数据采集、3D打印等技术,对429窟——中国纪年最早石刻《金刚经》洞等洞窟进行了实验性修复。”
奉先寺“大修”的同时,龙门石窟研究院还联合多个院校和科研院所组成科研团队,对奉先寺展开了详细的石窟寺考古工作。研究人员除了在卢舍那大佛身体表面发现绿色、红色、黑色颜料外,还首次在卢舍那大佛面部检测到金、银元素存在。
同时还首次发现卢舍那大佛右侧的胁侍普贤菩萨造像眼珠为琉璃所制,造像表面保留的白色物质经过现场X射线荧光初步分析,其成分主要为铅白。铅白不但为颜料附着、金箔黏结提供良好界面,也对后期抵御自然风化发挥了一定作用。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