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河南时局

    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排名出炉:经济首位度低 郑州需要再提升

    来源: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时间:2022-04-06

0
  • 导读: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孙科  一个省会“存在感”强不强,有个普遍的评价标准——“首位度”。  近日,27个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排名出炉。郑州经济首位度数据为21.55%,排名第22位。  中部六省省会、国...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孙科

  一个省会“存在感”强不强,有个普遍的评价标准——“首位度”。

  近日,27个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排名出炉。郑州经济首位度数据为21.55%,排名第22位。

  中部六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中,郑州排名都处于末位。

  经济首位度低郑州需要再提升

  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是省会城市的GDP占全省比重。

  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27个省会城市中,郑州经济首位度数据为21.55%,排名第22位。

  中部六省省会中,郑州经济首位度排名最后。

  9个国家中心城市,除去4个直辖市无法参与排名外,郑州经济首位度也是末位。

  有人说,“一城独大”不是好事,首位度低,可能是因为省内均衡发展,多点开花。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郑州师范学院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首席专家陈耀表示,部分地区经济体量小、人口规模小、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省会城市虹吸效应强,首位度就会高。

  而东南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各个城市都有优势,省会难以“一城独大”,省内发展均衡,首位度会低很多。

  对于这样的排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喻新安有着自己的看法——

  中部六省省会中,与武汉、长沙等城市相比,郑州作为大城市的时间短,是一个后发城市,产业基础、体量等方面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经济首位度自然低于他们。

  而太原和南昌也略高于郑州,则是两省GDP与河南不在一个量级上,这两省省会虹吸效应强。

  国家中心城市中,郑州落后于成都、西安、广州等城市,原因与落后武汉、长沙相似,有一定历史因素。

  不过,喻新安同时也强调,经济首位度并非越高越好。但结合现状,郑州是需要提高首位度的。

  郑州近年来战略地位日益提升,但首位度与国家中心城市地位不相称,对省域发展影响力、引领带动力都不够。

  郑州首位度提升任务已定

  放眼全国,强省会战略已成为许多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流选择。

  2016年底,国家首次明确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此后,郑州的每一步,都格外引人关注。

  2019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强调在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中,“让郑州这个龙头高高扬起来”。

  2022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再次聚焦“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明确要求,提高城市首位度,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引领区域发展的能力。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一座省会城市的经济首位度超过30%,大体可以认为其能级较强,集中程度也更高。

  从近3年的统计数字来看,郑州的经济首位度距离30%的“理想”状态还有差距,“对于郑州来说,经济首位度如果能达到30%,会带动全省的发展。”

  强省会是许多内陆省份发展的趋势

  “郑州需要进一步提高经济首位度。”在陈耀看来,强省会是许多内陆省份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省内没有形成集聚效应的城市,企业等各种资源不会来,人口就会向省外流出。一个省份的“吸引力担当”,非省会城市莫属。

  多个省份已经列出“计划表”。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济南创建国家中心城市。

  南京“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专设“着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一章。

   虹吸效应不可避免但未来空间会更大

  郑州的经济首位度要想提升,需要资源、人才等要素集聚、赋能。

  这对省内其他城市的虹吸效应不可避免。这是否会触碰地市“兄弟们”的“蛋糕”?

  陈耀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但这并不全是坏事。

  一方面,郑州发展起来后,会对周边形成辐射带动效果。另一方面,集聚效应的产生,还能为周边城市提供就业机会。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秦尊文讲述了武汉都市圈的过往:

  当时有两种观点:一是周边地市是负担,武汉帮助周边是在“输血”;一是周边则认为武汉是“黑洞”。

  但随着都市圈的发展,隔阂逐渐减少甚至消除。如今,武汉不仅向周边转移传统产业,而且开始与周边联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经济首位度要“更上一层楼”专家给出路径

  “对于中部城市郑州来说,经济首位度如果能达到30%,会带动全省的发展。”此外,陈耀建议,郑州的人口规模可以再扩大。

  除了人口,郑州还要苦练“内功”。陈耀给出“科技引领、内陆开放、提升公共服务品质”等几个关键词。

  科教是郑州的短板,在全国的省会城市中,郑州的科教实力排名靠后,需要增强创新能力,“从某个角度来说,教育就是人才资源,科技是创新的源泉,所以,郑州需要把高校的水平、质量提升上来,同时,争取国家级的科创平台。”

  郑州这几年的发展,离不开内陆开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是两个大的平台、载体,要利用好,加强与国外各种资源的对接。

  公共服务品质的提升,可以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对于留住人才,有很大的助推作用。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