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市长)谈生态环保丨漯河市委书记蒿慧杰:守护绿水青山 打造生态水城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0-12-03
导读:
□河南日报记者赵力文 漯河市地处中原腹地,淮河两大支流沙河、澧河贯穿全境,滨河城市特色明显,为这座中国食品名城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就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守护生态底色、促进高质量发展等有关...
□河南日报记者 赵力文
漯河市地处中原腹地,淮河两大支流沙河、澧河贯穿全境,滨河城市特色明显,为这座中国食品名城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就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守护生态底色、促进高质量发展等有关问题,记者对漯河市委书记蒿慧杰进行了专访。
问:近年来,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漯河市是如何谋篇布局的?
答: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建设,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通过唱好“一二三四”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一”就是始终坚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这一条刚性底线;“二”就是“控源”“增汇”两手齐抓,治标、治本双管齐下;“三”就是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四”就是深入实施经济结构提质、生态功能提升、国土绿化提速、环境治理提效“四大行动”,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问:在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过程中,漯河市都做了哪些重点工作?
答:从2016年3月开始,我们从根本上扭转“环保为发展让路”的惯性思维,不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不为“面包”放弃“颜值”,集全市之力打响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构建节约低碳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
一是“减”。坚持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监管减排“三大减排”,积极推进总量减排工作。2019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同比分别减排16.98%、15.83%,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减排7.33%、6.19%,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减排25.23%,全部完成省定减排任务。
二是“调”。以绿色发展、智能制造为导向,严把环境准入关,开展运输结构、供暖方式、产业布局等调整工作,完成565家各类企业排放治理任务;城市供暖普及率达60%以上,双替代任务完成6.2万户;全市淘汰、治理、更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车9718辆;投资1亿多元,新购置并投运200台纯电动公交车,实现市区公交线路新能源公交车全覆盖。
三是“建”。2018年和2019年投资约7.16亿元,在城市建成区完成约118公里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建设;今年以来,在市区主要道路建设142套跨路道路雾森系统,对市区所有商品混凝土运输罐车加装随车雾森系统,降低了道路扬尘污染;启动全市18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5.75万吨/天,城市建成区人均生活污水处理量全省第一。
四是“改”。2018年,市委在全省率先开展环保攻坚领域专项巡察,共交办问题495个。2020年7月至8月,全市开展了污染防治攻坚监督检查,明查暗访6037个点位,县区累计整改问题1317个。
五是“立”。建立健全“日调度、月评比、季观摩”制度,探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暨“三散”污染专项治理考评,按阶梯实施奖惩,充分激发攻坚活力。颁布实施了《漯河市扬尘污染治理条例》《漯河市散煤治理条例》等法规,为依法精准治污提供了制度规范和法治遵循。
问:漯河最独特的城市特征就是依水而建、因水而兴,是如何发挥这方面的生态优势的?
答: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确立了“四城同建”的城市发展定位,其中之一就是站位为中原崛起添浓彩,建设中原生态水城,持续做好“河”“湖”“桥”“绿”四篇文章,着力实施河湖水系建设与修复治理、水污染防治与中水利用、森林漯河建设与植物多样化等八大工程,使中原生态水城成为漯河底色,让漯河底色映染中原。标本兼治确保河流水质达标,创新实施“补、分、疏、控、管、建、督”七步工作法,坚持一河一策,精准治理,重点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清洁河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4个标志性攻坚战役。河流断面水质逐年提升,综合达标率由2016年的60.7%提升到2019年的85.7%,水质综合达标率居全省6个水污染防治试点市第一位;澧河饮用水源地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坚持人水和谐,围绕两河“沿河布绿”,形成林水结合的城市生态系统,穿越城郊的颍河、唐河、蜈蚣渠等17条主要河渠与沙澧河遥相呼应,构成滋润漯河大地的特色水系。通过沿河布绿、修复河道、建设湿地公园,漯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13%、绿地率36.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21平方米,均居全省前列。
美丽生态是最大优势,绿色发展是最大任务。下一步,漯河将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抓污染减排、结构调整,打生态牌、走绿色路,为中原更加出彩增添漯河更多浓彩。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