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关注民生

    淅川县政法机关聚力服务全县脱贫攻坚

    来源:每日新闻网-聚焦中原     时间:2019-05-10

0
  • 导读:

    每日新闻网讯:(记者黄增有)当前,淅川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决胜期,全县政法机关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拿出讲政治的态度,切实增强服务保障脱贫攻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决策部署上来,自觉融入...

      每日新闻网讯: 当前,淅川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决胜期,全县政法机关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拿出讲政治的态度,切实增强服务保障脱贫攻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决策部署上来,自觉融入脱贫攻坚大局,在全力完成帮扶责任的同时,立足部门职责,为全县脱贫攻坚保驾护航、加油提速。

 

1.jpg


全力实施涉贫领域矛盾纠纷化解

 

      在当前工作任务繁重,头绪庞杂的情况下,政法部门出“组合拳”、弹“协奏曲”,把脱贫攻坚大走访与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百日活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信访重访积案化解相结合,有效化解涉贫领域矛盾。

 

2.jpg

      

       一是学习好、运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作用,落实“网格排查,一线化解”工作机制,对排查出的涉及扶贫领域的问题,严格落实“五包”责任,优先制定化解方案,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当地、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是对扶贫领域信访案件按照“三到位一处理”的要求,落实领导包案,缩短办理时间,保证办理质效。对重大疑难复杂问题,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包案、亲自接访、亲自协调解决。对问题突出的乡镇,视情况派出督导组,进行实地督导,推动问题解决。

 

       三是对扶贫领域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可能引发不稳定问题的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政策,在决策实施前进行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风险“双评估”。

 

精准实施贫困农户涉法服务

 3.jpg

4.jpg


      一是公安机关为贫困家庭补录户口开通“绿色通道”,针对贫困户中无户口人员的户口登记问题,均依法分类妥善予以解决,采取特事特办、快事快办的方针,确保发现一起、登记一起、解决一起、不漏一人。2018年,县扶贫办共下发四批次无户口贫困人员共887人,全部登记户口。其次,积极配合各级扶贫办作好贫困人口信息的核查工作,核实贫困人口信息10万余人次。

 

      二是把“放管服”改革细化服务于扶贫领域,先后上门为困难家庭和病残群众办证、送证120余人次,解决实际困难50余件。上集派出所户籍室已于4月22日入驻镇综合服务中心,切实让贫困群众享受“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

 

     三是县法院牵头,从立案、审判、执行、监督、便民、帮扶等方面,加大涉及脱贫攻坚领域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工作,全方位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司法保障。对地处偏远、立案不便的当事人,基层法官上门收取立案材料,通过缓减免诉讼费,让贫困户打得起官司。县司法局成立了由经验丰富的律师参与的民生服务团,开辟了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为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目前,已为7个乡镇41个村提供了类型多种法律服务,近百名特困群众提供了法律援助。

 

       四是认真开展“涉扶案件”的司法救助工作,对于涉及扶贫对象的当事人,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予以优先救助。

 

快速打击扶贫领域违法犯罪

 

     首先,把“扶贫领域的乱象”纳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之中,实施全面排查、重点专项打击。在实施的785个扶贫项目中,围绕强揽工程、强买强卖、寻衅滋事等行为,进行重点排查,排查线索12件,共批捕刑事犯罪6件11人,起诉4件5人,形成震慑效应。

 

        其次,完善涉贫案件执行机制,积极实施有利于扶贫开发建设的案件快速执行、主动执行。

 

        其三,对脱贫攻坚中部分家庭子女有赡养能力而不履行赡养义务致使父母生活起居无人照料等不道德不合法现象,县政法部门联合下发了《敦促赡养义务人履行赡养义务并限期将被赡养人接入安全住房共同生活的通告》,有效遏制了赡养人与被赡养人恶意串通,骗取、套取国家扶贫资金、物资的不法行为。

 

全面开展涉贫领域法治宣传

 

     一是紧紧抓住农民群众对“精准扶贫”政策和法律知识的需求,认真开展法治宣传助推脱贫攻坚进村入户活动,开展公益性法律服务13场次,巡回各乡镇法治宣传17场次,现场解答法律咨询、编印涉农法律法规读本1万余册,为贫困人口提供法律咨询900余人次。

 

     二是执法普法并重,把释法讲法、以案说法与扶贫、脱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涉贫农户农民法治素质和遵纪守法的意识,有效防止扶贫户对扶贫政策的曲解和过度诉求。

 

      三是在脱贫攻坚农村环境治理中,按照“平安宣传进农户、平安标语进农村、平安文化进社区”的要求,将平安宣传阵地建设纳入农村环境治理规划之中,通过添加平安典故、平安格言、平安漫画等平安文化内容,使建好的美丽乡村不仅是新农村的典范,而且成为推进平安建设和法制宣传的新阵地。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