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说兔丨双兔望月:兔与月上演缱绻千年的故事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3-01-27
导读:
新华社武汉1月27日电题:双兔望月:兔与月上演缱绻千年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喻珮 民间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玉兔东升,金乌西坠,在时光流转间,兔与月上演着缱绻千年的故事。 双兔卧于枇...
新华社武汉1月27日电 题:双兔望月:兔与月上演缱绻千年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喻珮
民间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玉兔东升,金乌西坠,在时光流转间,兔与月上演着缱绻千年的故事。
双兔卧于枇杷树下,抬首望月,明月缀着云彩,枇杷树果实累累……湖北省博物馆藏的青白玉东升图环饰将双兔望月图景呈镜面的关系雕琢于一对玉饰之上,两器纹饰、大小基本相同,宁静祥和的场面衬托乖巧可爱的玉兔,生动有趣,映照着明代时兴的“流行元素”。
湖北省博物馆藏青白玉东升图环饰。湖北省博物馆供图
青白玉东升图环饰出土于湖北钟祥梁庄王墓。梁庄王墓是明代早期明仁宗第九子朱瞻垍及其继妃魏氏的合葬墓,出土的各类玉器、宝石器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制作之精,在已发现的亲王墓中是空前的。
细细端详,这对玉饰玉质青白色,油脂光泽,圆形,正面微凸。外缘雕琢成环形,环内镂雕双兔望月图案。双兔一大一小,长耳、圆眼、胖嘴,卧于枝叶繁茂的枇杷树下,树梢上新月升起,祥云衬托,在色泽、形制、纹饰三个角度充分诠释了“玉之美”。
兔在古代是祥瑞之物,也是玉器中常见的造型。明清时期,城市经济高度繁荣,朝廷皇室及社会诸阶层对玉器的需求与日俱增。随着商品化生产的发展,官造、民间玉作坊及玉商品买卖发展迅猛。明代中晚期以来,玉器种类、纹饰题材、琢玉工艺等多方面都呈现了清晰的时代风貌,人物山水、传说故事,以及大批借物寓意的造型纹饰涌现,琢工艺术愈加精湛。
在湖北省博物馆全面“上新”的梁庄王珍展中,琳琅满目的金玉器散发着熠熠光辉,见证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青白玉东升图环饰与青白玉秋山饰、白玉圆雕折枝牡丹佩饰等并排陈列。多层透雕的一件件古玉细腻精致,彰显明代玉器非凡的雕刻技艺和丰富多样的题材类型。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湖北省博物馆研究馆员陈春介绍说,明代玉器装饰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盛行吉祥图案。如龙穿牡丹、苍龙教子、一路连科、年年有余、瓜瓞绵绵、福禄寿等图案丰富的玉饰,是当时玉器民间化、世俗化的反映。
设计:陆君钰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