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 | 总书记关心的这件小事,有了新进展
来源:半月谈 时间:2020-01-07
导读:
半月谈记者如厕事小,却必不可少。作为“大国的里子工程”,厕所是影响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却又被长期忽视的民生短板。2015年,以旅游厕所整治为起点,“厕所革命”的浪潮在中国城乡大地掀起,成为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
半月谈记者
如厕事小,却必不可少。作为“大国的里子工程”,厕所是影响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却又被长期忽视的民生短板。
2015年,以旅游厕所整治为起点,“厕所革命”的浪潮在中国城乡大地掀起,成为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建设的示范工程,成为展示中国形象的窗口。
从改建旅游厕所到推进农村改厕、学校改厕,从布局城市公厕到增加女厕数量,从全国性会议部署加快改水改厕步伐,到农村改厕被列为“十三五”必须完成的约束性任务……“厕所革命”逐步从民生短板嬗变为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助力跳板。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八角镇“八角花谷”内新修建的旅游公厕 张睿 摄
“厕所革命”:从景区到城市全域
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抓“厕所革命”是提升旅游业品质的务实之举。
随后几年,各地景区积极探索适应不同区域、经济适用的建厕改厕模式。如山西省将厕所定义为旅游的“第七要素”,提出新增设“第三卫生间”“母婴室”及免费共享纸巾设备,平遥古城、洪洞大槐树、云冈石窟、皇城相府、乔家大院等地都涌现出旅游厕所建设新典型。
“没想到时隔3年再来大同城区,景区厕所大变样,干净又漂亮。”河北游客刘强说,“第一次来大同,如厕难让我感到游兴索然。”
据统计,2015年至2017年,国家旅游发展基金共投入16.4亿元,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7万多座。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规划显示,2018至2020年,全国计划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6.4万座。
目前,厕所改造已不止于旅游景区,“方便”之门由景区拓展到全域。许多城市不断推进“厕所革命”,用舒适整洁的公共厕所来展现城市生活的美好。
2018年,湖南省株洲市启动“厕所革命”,改造200座老旧公厕、向社会开放200所社区和单位厕所、新建200家“建宁驿站”。“建宁驿站”的新模式,为城市公共厕所建设提供了新理念。
不同于传统的公共厕所,“建宁驿站”是一座以便利店和厕所为主体的公共设施。在这里,放学后的学生们三五成群,挑选喜欢的零食;路人租一个共享充电宝,翻阅“图书漂流角”的杂志;环卫工人洗洗手,接一杯直饮水,坐下歇歇脚。
目前,株洲城区已有144座“建宁驿站”建成使用,每间驿站每天使用人数在2000人左右。
农村改厕,既为环保也为致富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将“厕所革命”推广到广大农村地区。他多次强调,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要来个“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厕所问题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全国各地通过新建改造农村厕所,推进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江西婺源有着“中国最美乡村”的称号,然而过去,厕所却让最美二字打了折扣。“过去可不敢在这里晒辣椒,旁边就是旱厕,臭烘烘的,路过都要捏着鼻子走。”长溪村73岁的戴任堂把家里的辣椒晾晒在村广场的角落,一边翻晒一边跟邻居聊天。
“今天早上起来沿着村子走两圈,说真的,如今城里的公园赶不上咱们的自然风景。”56岁的村民占年开说,他刚去儿子务工的城市待了一段时间回来。长溪村村委会主任戴向阳说:“厕所的变化改变了乡亲们的生活。”
据统计,2018年全国完成农村改厕1000多万户,2019年上半年,另有1000多万户农村家庭的厕所正在建设和改造中。2019年,中央财政投入70亿元资金用于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中央预算内投资30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厕所革命,也为农村经济的腾飞加了油、添了柴。今年上半年全国乡村旅游总人次达15.1亿,同比增加10.2%,总收入增加11.7%。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全说,作为长城脚下的村落,修建整洁的厕所是吸引游客的必要举措。“如果我们村没有舒适的居住环境,游客就会选择其他村子。”
2019年1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
农村中小学,“厕所革命”又一着力点
今年,“厕所革命”又有新进展。农村中小学厕所环境脏乱差、学生如厕难、不安全、隐私得不到保护以及建设和运行费用高等问题受到中央领导重视。教育部等部委组织多路督查组,在全国就这一问题进行调研,推动“厕所革命”向学校延伸,让无数农村中小学师生受益。
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已印发通知,决定从2019年起,以中西部地区县域内农村学校为重点,全面开展中小学校改厕工作,力争通过2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实现全国中小学厕所基本达到安全、卫生、环保等底线要求。旱厕数量多、占比较高、自身条件薄弱、安全卫生隐患大的部分中西部省区将获得一定规模的引导性资金的扶持。
眼下,部分省区已出台实施细则,对中小学校厕所进行改造。
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麓的临泽县新华镇明水河教学点,有5个年级的35名学生就读。2年前,校园设施还很简陋,如厕设施是典型农村砖瓦建筑的旱厕。标准化环保冲水式厕所建成后,学生如厕环境有了很大改变。新建的厕所明亮整洁,排列有序的蹲坑被一间间隔开,只要扳一下开关,水就哗哗而至。学生如厕冬天冻屁股,夏天臭烘烘的窘况,成了历史。
当然,“厕所革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部分地方,厕所质量、管理服务、科技应用、如厕文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厕所建设如何让人们“从容地走进去,优雅地走出来”仍待努力。(刊于《半月谈》2019年第24期)
地址:北京市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010-88117470 18610823131 邮 箱:2425268412@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京ICP备202511169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音像制品制作 电影摄制发行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号:91110102MA0093EQ6R
每日新闻网 http://www.everyday-news.com 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友斌明录律师事务所